秘鲁马丘比丘简介(秘鲁空中美景南美洲·秘鲁—马丘比丘·失落的天空之城)
我想无论是任何人,只要他站在这里看上一看,都会惊叹——太美了!太神奇了!太梦幻了!也许只有神能建造出如此美妙的境地。这里就是天空之城,啊不,这里就是失落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我曾在脑海里无数次地想象着,如果我能来到马丘比丘看上一看,会有怎样的激情澎湃,会有怎样的热血沸腾!但当我真正地站在山顶上,真实地俯瞰着这梦幻般的景致时,心情却是如此地平静,然而眼泪却禁不住夺眶而出——失落的天空之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新七大奇迹······等等,等等,无数美誉加在马丘比丘这座古城的身上。今天,不远万里的我来了!
马丘比丘就是一个梦,一个遥远而缥缈的梦,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一个幻漫而现实的梦。无数的人,建筑师、旅行家、探险家、科学家、宗教学者等等,还有无数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的旅游者都为了这样一个梦而来到了这里,梦缘,圆梦。
如果你要想到达马丘比丘古城参观,也许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沿着当年古印加人修建的古道一步一步地爬上马丘比丘古城游览,但这却是一条虽然让人敬畏但却充满了挑战的路径——崎岖的山路,陡峭的隘口,稀薄的空气等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艰苦的旅程;再有就是搭乘火车,舒舒服服地上山,再转乘汽车便可一直到达马丘比丘古城的大门口。对于时间短缺的我们,当然就要乘坐火车了!
火车干净而整洁,而却非常现代化。火车上免费提供饮料与小食品,服务极周到。来自全世界的朋友们在火车上时而高歌,时而欢笑,时而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美丽景色。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转瞬而过,很快就到达了山上的小镇。
湍急的山溪从小镇穿流而过。
小镇的路边刻有古印加人图腾的巨石。
小镇上古印加人的雕像。
1911年7月24日,饱受争议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在此探险,居住在遗迹所在地的当地奇楚亚人将他带到了马丘比丘。海勒姆·宾厄姆教授无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于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称其为马丘比丘。并在这里完成了一份该地区的考古学报告。自称自己是第一个发现此地的人。还想出了“失落的印加城市”这个吸引人的名字,并用作他第一本书的书名。海勒姆·宾厄姆将5,000件古文物带回了耶鲁大学。
这是在进入马丘比丘古城的门口是,我们见到的有关海勒姆·宾厄姆发现马丘比丘古城的纪念铭牌。
1983 年,马丘比丘古城被评为联合国世界遗产,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马丘比丘古城位于一座非常美丽的高山上,海拔2430 米,为热带丛林所包围。该庙可能是印加帝国全盛时期最辉煌的城市建筑,那巨大的城墙、台阶、扶手都好像是在悬崖峭壁自然形成的一样。古庙矗立在安第斯山脉东边的斜坡上,环绕着亚马逊河上游的盆地,那里的动植物非常丰富。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 (Quechua) “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马丘比丘位于现今的秘鲁境内库斯科西北130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非常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怎样建成的这神奇般的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城占地约5平方公里,长1000米,宽500米,分为梯田和城区两大部分。城区又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略高于下城。当我们进入到古城区时,无不为之惊叹!
从这里看古城的视角较平,还缺少些俯瞰的的惊悚。
当大家沿着四周的梯田一点点的向上登攀时,随着视角的变化,越来越感到震撼与震惊。
马丘比丘古城的美貌。
马丘比丘房屋鳞次栉比,城中阡陌纵横,甚为好看。
马丘比丘古城的中心广场,现在已是一片葱绿。
广场周围的梯田。
马丘比丘城内有神庙、王宫、堡垒、民宅、街道、广场等建筑,它们由纵横其间的台阶连接起来,有的石阶多达160层。并且,这些建筑全部用大块花岗石砌成,石块之间结合紧密,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石匠们使用简单工具拼接垒筑而成。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和山洪,而雄伟的古城却安然无恙,丝毫未损。古代印加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在此得到了极好的印证。马丘比丘古城建在乌鲁班巴河边2500米高的山脊上,整座城市大致分为以花岗岩巨石圈出的一级级梯田的农业区、贵族住宅与神庙齐聚的上城区、民居与仓库并存的下城区。农业区位于城市东南,占总面积的一半多一点,有一条沟壑将它与城市区隔开。农业区约有一百块梯田,此外还有排水渠、墙壁和其他农耕设施。整个城市格局呈现功能分明的区域划分。
这里据说是马丘比丘的农业区,它位于城市东南,占总面积的一半多一点,有一条沟壑将它与城市区隔开。农业区约有一百块梯田,此外还有排水渠、墙壁和其他农耕设施。
从这里可见层层梯田。
马丘比丘古城的周边都是万丈悬崖。
看不够的景象。
周围群山环绕,白云飘飘,城内层层梯田,流水潺潺。
马丘比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至今还没有人明白印加文明是如何能将重达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
马丘比丘古城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
马丘比丘建筑用的庞大数量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的至今是个迷。还有,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用了斜坡。据信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
这里是上城区,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区,这里的建设多为庄严的宫廷与神殿。
几名老外也在对照着导游书仔细地参观着。
这里据说是下城区,也就是平民区。
然而能够住到这里的平民也非同一般啊,看看着建筑规模与建筑格局就可想而知了。
中间是中心广场。
平民居住区。
层层叠叠的建筑群。
群山环绕。
近观建筑美景。
绕回上城区。
全景照。
闲庭信步。
踩踩梯田。
巨石建筑群。
巨石垒就的房屋。
俯瞰太阳神殿。
据说夏至日与冬至日太阳光能从窗口直射到屋内。大批的外国游客到这里参观,据说曾有人提议要修建缆车,但为了保存这古老的、原汁原味的马丘比丘古城,被秘鲁政府坚决地否决了。
尖顶住房。
主宫殿。
位于山上的三窗殿,是整座古城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内含16个小区。帕查妈妈神庙也位于妇人区,是印加人供奉象征丰产的大地女神——帕查妈妈神的地方。
宫殿,门前有一块直立的石柱,据说是用来支撑屋顶的。
主神庙是一座三面围墙一面开放的建筑,其东西两侧石墙皆以巨石为底,并以打磨精细的石块垒砌而成,庙中还有一座巨石砌成的祭坛
地上有一个巨大的箭头状的石头,不知是干什么用的。
宫殿区。
古城中,最著名的是矗立在高山之巅的一块怪异巨石,被称为“日旯”, 印加人叫它“拴日石”。这块呈“凸”字形的石头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印加人的灵魂。印加人认为,巨石矗立之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印加人崇拜太阳,并把自己看成太阳的子孙。印加人历经几十年,将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巅,就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每当太阳西下时,他们总害怕太阳从此跌落深渊,再也爬不上来。传说每年冬至太阳节时,为祈祷太阳重新回来,印加人就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这块巨石上。和玛雅人一样,马丘比丘的居民擅长天文,“拴日石”也的确起着观天象的作用,人们通过石柱的影子来判断日期和时间等,以安排播种和收获,其底座石的角还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印加人拴住太阳的梦想,现在看来只是美好的神话,但这个神话如此动人。至于他们为什么最终遗弃了“拴日石”以及关于马丘比丘种种难解的谜,还是只是能用心去倾听历史的声音。
当地向导着重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块巨大的“拴日石”。
在马丘比丘古城中游荡。
踩一踩中心广场的草皮,遥想当年古印加人在此处聚会的场景。
住房,这里的住房只有一层。
透过窗户看远山。
古建筑。
石头城。
其实这里的建筑非常繁复。
幽幽古建。
围着山石顺势而建。
宽大的建筑大厅。
住宅。
住宅,这里的住宅是有两层,据说只有王子和公主才能在此居住。
透视。
石质的建筑,异常精细。
通道。
兀鹰神殿。导游说这里因其形状像兀鹰而名之。
看看地下的这块石头像不像兀鹰的头?
这里又很像兀鹰振翅欲飞的翅膀。
兀鹰神殿的远景。
远望。
流水槽。
夕阳下的马丘比丘古城。
向古城的外面回走,一步一回头,不忍离开这梦幻般的古城。
出了古城,已经很晚了,还要乘火车到库斯科城,然后再乘晚上的飞机到秘鲁首都利马,今晚就不知道几点才能休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