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老铁山攻略(老鹰空中美景老铁山观鹰记)

此文已被知乎日报收录:走,我们去老铁山看「超凶」的鸟

文 / 小叶叔叔

背景

一提到猛禽,我们脑子里想到的是强健有力的利爪,弯曲锐利的嘴,雄壮的体态以及一双敏锐有神的双眼,并且性情凶猛,飞行迅疾,霸气非凡。

中国古人对老鹰有非常多的记载。《庄子·内篇·逍遥游》里面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诗经·小雅》描述为“匪鹑匪鸢,翰飞戾天”。王维在《观猎》里面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宋代师旷著作《禽经》里面有“鹰色苍黄,谓之鴘”;“ 展曰鹯,展风也。向风摇翅,其回迅疾”的句段。

我们也时常聆听老者讲诉他们小时候经常看见老鹰在天空翱翔的故事,但是近些年偶尔能看见这些大鸟的身影。其实这些大鸟并不神秘,隐藏在我们身边。每年的3-5月,9-11月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大部分猛禽需要迁徙,北京刚好处在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上,所以每年迁徙季都有大量的猛禽从北京上空飞过。

中国地区候鸟迁徙路线图(小叶叔叔绘制)

2003年,国内资深观鸟爱好者“山主”发现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一个非常好的猛禽观察点。在山主的启蒙下,北京形成了猛禽爱好者团体,后续其他观鸟爱好者还发现了西山的观测点。2009年开始在春秋两季每天都有人值班在百望山和西山定点观测猛禽,为北京地区的迁徙猛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科研资料。2015年北京鹞之飞羽生态监测工作室春季和秋季在西山分别记录猛禽9789只和7674只。

本人第一次被猛禽迁徙震撼是2010年春季在松山保护区做鸟类科学考察时,有一次爬到松山保护区海坨山顶峰,前后20分钟内看到约有600多只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从海坨山一侧飞过,而且它们时不时还瞅我们几眼,让小叶叔叔倍感震撼。于是2010年秋季开始,经常去百望山观测猛禽,至今不下20次,也目击了20多种猛禽,百看不厌。

除了北京,猛禽在华北东北一带还有一个重要迁徙路线:沿着大连半岛到山东半岛这条迁徙路线(图1)。最著名的一个观鹰点是老铁山保护区,听说这个地方每天可以飞过上千只猛禽。久闻其名,2016年十一期间很幸运,有机会能去老铁山欣赏每天数百只猛禽迁徙景观,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收获。

老铁山观鹰

猛禽严格意义上应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昼形性猛禽,隶属于隼形目,即老鹰类;另一类为夜行性猛禽,隶属于鸮形目,即猫头鹰。下文提到的猛禽主要为隼形目老鹰。

首先猛禽主要分成隼科和鹰科,这两类的最重要区别看翅膀指叉,并拢在一起,看起来很尖的是隼,指叉张开的为鹰。

隼和鹰的区别 (图片:小叶叔叔)

下面仅仅介绍我在老铁山看到的15种猛禽(鹞类比较复杂,这次不提),本文分类系统采用郑光美先生2011年主编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

(1)鹰(ying)科

首先是鹰科类猛禽,有11种,分别为雀鹰(Accipiter nisus),日本松雀鹰(A. gularis),苍鹰(A. gentilis),赤腹鹰(A. soloensis),灰脸鵟(kuang)鹰(Butastur indicus),凤头蜂鹰,普通鵟(Buteo buteo),黑鸢(yuan)(Milvus migrans),乌雕(diao)(Aquila clanga)和短趾雕(Circaetus gallicus)。

雀鹰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型猛禽之一,体长不大,雄鸟大概30 cm,雌性体型会大一些,体长有38 cm左右。有6个指叉,尾巴很长,和身体的长度差不多。雀鹰还是比较凶悍,在老铁山地区经常看见雀鹰在附近林子里捕捉小鸟,也经常欺负其他猛禽,比如凤头蜂鹰。每天可以看到20-30只雀鹰。

雀鹰 (图片:小叶叔叔)

日本松雀鹰比雀鹰小,雄鸟也就26 cm,雌鸟30 cm,飞行起来有时候特别像鸽子的感觉,有5个指叉,照片上可以看到喉中线,尾巴较短,约有身体的3/4。日本松雀鹰虽然小,但是也很彪悍,在附近林子也是捕捉小鸟,当然也吃一些蜥蜴,昆虫等。日本松雀鹰数量比雀鹰少一些,每天看到10只左右。

日本松雀鹰 (图片:小叶叔叔)

苍鹰体型比较大,雄鸟50 cm,雌鸟55 cm,空中看上去比雀鹰胖。6个指叉,翅膀前缘飞行过程中经常呈现一条直线,尾羽常突出。苍鹰可以捕捉一些野鸡,鸽子等体型稍微大一些的鸟类。这次老铁山每天都可以看到30只。

苍鹰 (图片:小叶叔叔)

赤腹鹰体型也比较小,也就26 cm左右,只有四个指叉,而且成鸟腹部很干净,没有什么纹,脸是灰色的。由于它迁徙的早,10月份过去时候只看见一只。这个小猛禽在南方很多,比如陕西洋县,经常见其在林子穿梭,捕捉其他小鸟和昆虫。

赤腹鹰(图片来自网络)

灰脸鵟鹰属于中型猛禽,体长约为48 cm,主要特征为有5个指叉,翅尖黑色,飞行时候翅膀后缘经常会呈现平直,而且有明显的喉中线和灰色的脸庞。主要吃蛇,松鼠,蛙类和小鸟。十一期间每天可以见到20来只。

灰脸鵟鹰(图片: 小叶叔叔)

凤头蜂鹰,属于中型猛禽,体长约为58 cm。主要特征为六个指叉,翅尖发黑,头部小,尾巴长,尾羽经常黑白纹。这个鸟在猛禽中感觉很像傻大个,经常被其他各种猛禽欺负,而且它的色形非常多样,经常模仿其他猛禽。蜂鹰名字得来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喜欢吃蜂类,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9月份是蜂鹰迁徙的高峰,2016年9月底经常会有千猛日,主要就是大群的蜂鹰飞过。十一期间每天记录100多只。

凤头蜂鹰(图片:小叶叔叔) 普通鵟属于中等体型猛禽,体长在55 cm 左右,比苍鹰略大,5个指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翅膀底下在腕部有黑色斑块,俗称“腕斑”,然后脑袋比较圆乎,尾巴较短。捕捉小鸟,野兔,蛇,蜥蜴。也是最为常见的猛禽之一,数量比较大,也是十一期间迁徙的主要类群,每天都有200多只。

普通鵟(图片:小叶叔叔)

黑鸢,也叫黑耳鸢,体长约62cm,翅膀比较狭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尾巴经常会出现叉尾,而且翅膀狭长,基本不会认错。这个猛禽也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为主要食物。在老铁山观测期间,每天有60-100只。

黑鸢 (图片:小叶叔叔)

鹰科雕类猛禽都是数量非常稀少,但是最为大型霸气的猛禽,从空中飞过的时候,翅膀几乎不用煽动,很有气场。乌雕,这是雕中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体长有65 cm,翼展有2米。全身棕黑色的雕,7个指叉,初级飞羽基部和尾下腹羽白色,尾巴短。乌雕也吃一些鼠类,蛙类和昆虫。这次观测到3次。

乌雕(图片:左,小叶叔叔;右:韩冬)

短趾雕,体长也是65 cm左右,翼展会比乌雕短一些,整个脑袋和喉部都是褐色,成鸟翅膀和腹部下面很多褐色斑点,幼鸟斑点非常少,尾部有黑带。短趾雕吃一些小鸟,鼠类,兔子,蛙类和蜥蜴类。这次就观测到一次,也是保护区近10年内首次记录。

短趾雕 (图片:左,小叶叔叔;右,来自网络)

(2)鹗(e)科

除了鹰科,还看到一种鹗科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鱼鹰。鹗(Pandion haliaetus)的特征非常明显,基本也是过目不忘,翅膀特别狭长,腹部,喉部都是白色,翅膀下面经常有“V”字形黑带。鹗的主要食物为鱼,但是也会吃一些小鸟,蛙类等其他动物。这次观测到2次。

鹗 (图片:小叶叔叔)

(3)隼(sun)科

介绍完鹰科和鹗科,下面该介绍隼科了,主要有红隼(Falco tinnunculus),红脚隼(等同阿穆尔隼)(F. amurensis),燕隼(F. subbuteo)和游隼(F. peregrinus)。 红隼,小型隼类,体长约为35 cm,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尾羽接近末端可以看到明显黑带,然后红隼有一个识别要点就是其行为特征,经常像直升飞机一样在空中悬停。主要吃小型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类,在老铁山看到红隼从空中俯冲地面抓取地面的螳螂。这个时段每天有个1-2只。

红隼(图片:小叶叔叔)

红脚隼,也就是通常说的阿穆尔隼。小型隼类,体长约为33 cm,雄鸟好认,腹部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黑白色。雌鸟可以看翅膀外缘为黑色,腹部的纵纹整体显得杂乱。经常见其空中抓昆虫,也吃小型鸟类和哺乳类。这次每天看到5-6只。

红脚隼(阿穆尔隼)(图片:小叶叔叔)

燕隼,小型隼类,和红脚隼雌鸟很像,但是区别在于燕隼显得非常骨感,身材很棒,腹部纵纹非常浓密,黑色鬂斑明显,有点像戴了头盔。也经常见到燕隼空中抓昆虫,也吃小鸟,蛙类等。老铁山十一期间每天飞过2-3只。

燕隼 (图片:小叶叔叔)

游隼,体型较大的隼类,体长有45 cm,体型整体比其他小型隼类粗壮,成鸟好认,也是大黑色头盔,然后腹部有浅色横纹,幼鸟腹部为棕色纵纹。极其凶悍,期间见到一只游隼空中直接捕食雀鹰,猛禽之间的厮杀和捕食,有点惨烈。游隼可以捕捉野鸡,兔子等大的猎物。老铁山每天有3-4只飞过。

游隼 (图片:小叶叔叔)

其他故事

在老铁山观察的过程中,时常有非常震撼的画面,比如苍鹰和普通鵟空中打架,同样是猛禽,之间也是有很多不和谐因素。

苍鹰(上)和普通鵟(下)争斗(韩冬 摄)

当然也有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普通鵟经常喜欢看着我们观鸟者,显得很可爱。

可爱的普通鵟 (图片:小叶叔叔)

这些老鹰迁徙的历程可谓艰辛,在老铁山这个地方猛禽是需要过海的,这个过程非常依赖风向和风速。观察发现,在晴朗,少云,能见度高,3-5级左右的东南风或者西南风是这些猛禽过海的最适合天气条件,猛禽侧面迎着风煽动翅膀先上升,然后借着侧面风向前加速飞行,可以为其节省大量的体力。但是天气往往不尽“鸟”意,早晨我们观察过程中发现,有些猛禽从南面飞回来了,由于南方风力过大,鸟儿可能过不去,只能折返,然后停歇在附近的林子上等待好的天气继续起航。

折返回来的灰脸鵟鹰 (图片:小叶叔叔)

这些猛禽需要迁徙非常长的距离,比如红脚隼(阿穆尔隼),根据2014年科学家的卫星跟踪发现,红脚隼直接从中国飞到了非洲,整个旅程接近1万公里,可见旅途遥远。老铁山曾经一天观测到上千只红脚隼遮天蔽日飞过,可能正在往南非赶的路上。普通鵟大部分也是秋季从中国飞往非洲越冬,其他猛禽也在做着非常波澜壮阔的长距离迁徙。所以看到这一群群猛禽过海的场景也让人非常崇敬和鼓舞。

红脚隼(阿穆尔隼)的迁徙 (图片来源Amur Falcon Migration

在老铁山这个地方,除了猛禽之外,还会看到很多其他大鸟小鸟也在迁徙,它们也和猛禽一样飞过海洋到达山东半岛。本人没有完全计数,比如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divaricatus)每天可以飞过数百只,金腰燕(Hirundo daurica)每天绝对过千,还有灰头鹀(wu)(Emberiza spodocephala),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等等。这些小鸟的旅程充满这各种风险,经常见雀鹰和日本松雀鹰追赶捕食小鸟。

迁徙中的灰山椒鸟(图片:小叶叔叔) 当然还有东方白鹳(guan)(Ciconia boyciana),黑鹳(C.nigra)这种大型涉禽夹在猛禽迁徙路上显得很突兀。关于鸟儿为啥要迁徙,这个原因比较复杂,现在还没有完全定论,但是核心也是为了自己生存或者繁殖后代。

迁徙中的东方白鹳和黑鹳(图片:小叶叔叔)

老铁山这里不仅鸟儿好看,风景也特别美,比如可以看到渤黄海分界线,黄海海水比较蓝,渤海水略黄,海水深度和颜色不同,汇合之后无法完全融合一起而形成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堪为奇特的自然现象。

老铁山渤海(发黄)黄海(深蓝色)分界线(图片:小叶叔叔)

当然这里海面的日出和日落也是极美。

老铁山的海上日出(图片:小叶叔叔)

老铁山的海上日落光和影(图片:小叶叔叔)

后记

猛禽其实一直都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故事别有精彩,大家偶尔在空旷地区游玩时候,是否也可以抬头看看,或许头顶上就飞过一只威风凛凛的老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