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视频(空中美景配乐下载云端“明珠” | 微课比赛优秀作品展及经验分享)
2020年4月,学校开展了微课比赛,这次比赛制订了具体的评分标准,由区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共同打分,评出奖项。
比赛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 吴嘉艺 姜婷 付辉
二等奖 陈江娴 丁丽华 刘慧珍
许红兰 杨扬 陈永华
三等奖 周小红 王晓平 乔婷
许爱红 李晓洁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我校将在云端“明珠”栏目中按综合组、理科组、文科组三期来展示获奖的微课优秀作品,介绍获奖教师的相关情况及微课制作的经验分享。
教师简介:吴嘉艺,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任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音乐教师,二级教师,被评为下城区“教坛新秀”,下城区“教学新锐”。
曾获下城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区教学设计一等奖,区合唱比赛特等奖等。多次在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培训项目中执教示范课,多次带领学生合唱团获市、区级合唱比赛一等奖,个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20年下城区中小学音乐青年教师基本功线上展演评比中获得综合一等奖、声乐一等奖、钢琴二等奖、特长二等奖。
吴嘉艺老师
获奖微课视频展示:
点击播放视频
微课教学设计:
无锡景
明珠实验学校 吴嘉艺
课 型:歌唱课
年 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无锡景》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无锡景》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调集萃》,是一首江南民歌,清末就流行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曲具有分节歌的特点,原有10余段歌词,现常用的有6段,本教科书选用其中3段。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犹如江南风情画卷。歌曲为五声宫调式,2/4 拍,一段体,结构为起、承、转、合式,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并趋于下行,每乐句8拍,四小节,较为规则。一、二、四句都分为两个乐节,而第三乐句具有对比的性质。歌曲多处出现衬词,富有地方特色,同时对表达内容,渲染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全曲旋律受吴侬软语影响,词曲配合贴切,婉转优美,传递着独特的韵味。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善于表现、展示自我,对一切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音乐课上的互动中表现的很积极,但学生的音乐基础深浅不同,知识面宽窄不同,很多时候只是机械的唱歌,对于演唱过程中的力度,速度,节奏都不能很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整体把握,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有一小部分男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声音训练中,应多以真假声混合训练为主,帮助他们度过变声期,从而能够演唱自如。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准确的、带有韵味的演唱《无锡景》,了解江南小调的演唱形式掌握其特点,感受江南小调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加深对中国民歌小调的喜爱之情。
2.能够通过演唱主干音的方式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通过图谱等方式自主探究旋律的进行,掌握前倚音、波音等装饰音的难点,感知音乐旋律曲折婉转的特点。
3.能用吴侬软语的方言演唱歌曲片段,并能加上简单的律动,再次感受到江南小调婉转优美、柔美细腻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准确的、带有韵味的演唱《无锡景》,了解江南小调的演唱形式掌握其特点,感受江南小调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教学难点:
1. 准确的演唱出前倚音、波音等装饰音,准确把握歌曲情感。
2. 用吴侬软语的方言演唱歌曲片段,并加上律动。
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为“小调集萃”,民族特色的音乐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和文化。《无锡景》是以江南吴侬软语演绎的小调歌曲,歌词几经变化,多以描述无锡的风土人情和江南的历史名胜为主,结合清新流畅的曲调可谓是江南水乡美景的最佳配乐。在“以趣激情:投石冲开水底天、以律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境激情:柳暗花明又一村、升华情感: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聆听作品的核心内在,推动学生对作品独特风格特征的感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无锡景》伴奏音乐、曲谱、歌词、剪辑好的视频)
2.道具:女生团扇、男生折扇
3.座位排列:男生与女生分为两排、半圆弧形。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情:投石冲开水底天
1.老师播放一个以《林雨心情》为背景音乐的江南水乡风景视频,配以教师优美的语言创设出优美的江南水乡风景情景。
2.老师用优美、柔和的声音用琵琶自弹自唱一段《无锡景》。(方言)
3.老师对江南小调《无锡景》进行简洁的介绍。
设计意图:
通过一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真切、身临其境的感受无锡的风光,感受歌曲的意境。通过老师的琵琶自弹自唱(方言版),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唱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苏民歌的婉转、细腻。为学习歌曲《无锡景》做好铺垫。
二、以律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1.旋律曲折婉转
(1)教师出示《无锡景》旋律的主干音,师生完整演唱主干音旋律。
(2)老师提问: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引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老师加以分析歌曲《无锡景》为五声宫调式。
(3)出示加入了小波浪的图谱,老师演唱,学生听出旋律变化。得出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曲折婉转的特点。
2.装饰音韵味十足
(1)老师再次演唱加入装饰音的旋律,提问与上一条旋律有何不同。
(2)学生找出装饰音所在位置,得出装饰音增加了旋律的韵味。
3.老师总结江南小调的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
从歌曲的主干音着手,引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奠定了歌曲的基调。运用线形图比作太湖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水纹,旋律曲折婉转的特点宛如一幅美景,解决了小调旋律较为难唱的难点。从“主干音→旋律→装饰音”的学习,逐渐体验和感受旋律委婉、曲折、细腻富有韵味的特点,自然而然的演绎了江南小调的独特风格。
三、以词激情:醉里吴音相媚好
1.学唱第一段。
(1)老师用方言范唱第一段,并提问 :
发音靠前还是靠后?—唇齿发音
开口大还是开口小?—开口小
用劲强还是轻?—用巧劲
(2)老师再唱第一段,加入衬词,学生听出不同,并找到位置,接下来出示第一段的完整谱例。
(3)老师介绍方言吴侬软语,带领学生一起念歌词。(及时纠正发音与发音的位置)
微课设计制作经验分享:
制作微课,虽然是熟悉的课程内容,但却是全新的授课方式,从中可以发现微课也有自己的优势——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能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方便学生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微课教学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
从选题开始,我的第一选择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那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学习优美动听的歌曲,欣赏优美的音画结合的内容,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呢?江南小调《无锡景》无疑是最适合我的选择。定下课题后,接着开始了我的教学设计,导入通过一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真切、身临其境的感受无锡的风光,感受歌曲的意境,再通过我的自弹自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唱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苏民歌的婉转、细腻,为学习歌曲《无锡景》做好铺垫。
最重要的重难点方面,我从歌曲的主干音着手,引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奠定了歌曲的基调。运用线形图比作太湖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水纹,把旋律曲折婉转的特点比作一幅美景,解决了小调旋律较为难唱的难点。从“主干音→旋律→装饰音”的学习,逐渐体验和感受旋律委婉、曲折、细腻富有韵味的特点,自然而然的演绎了江南小调的独特风格。
最后尾声用优美的语言总结了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文化魅力,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对音乐、文化和人生拥有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放飞想象和创造的乐趣,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
微课的讲课文稿运用优美的语言,在微课中一头一尾相互呼应,既渲染了情绪,又激起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再一次感叹语言的美和音乐的美一样都能深入人心,所以在文稿的编写和衔接语的设计,再到说话的语气上都要我们精心的设计。
要说制作微课的经验实在谈不上,但可以给老师们推荐几款制作微课的软件,比如下载视频——硕鼠或优酷,格式转换——格式工厂,视频剪辑——视频编辑专家或剪映,录屏——嗨格式录屏大师或者Power point2013自带录音、视频合成、后台音乐播放、设置排练时间等功能。
让我们一起不断的学习思考,丰富课堂!
教师简介:
姜婷,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宋永进教授。现任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团委副书记,班主任,美术老师,区美术学科“非遗进校园”课题研究组成员。下城区教育能手,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级美术类展览,曾获区教育局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教师优秀作品一等奖,区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区美术微课比赛二等奖,区学科论文三等奖等。并多次辅导学生在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市、区级美术类比赛中获奖。
姜婷老师
获奖微课视频展示:
点击播放视频
微课教学设计:
《走进梵高》教学案例
综合组 姜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根据义务教育课堂标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印象派画家们》的内容展开的拓展性课程,艺术欣赏类拓展性课程意在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多样化的形式,内化知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并试着去体会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梵高的艺术世界。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印象派的画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印象派的作品也有所接触,基本上能够接受印象派的画风,对非具象的艺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梵高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赏析他的艺术作品,体会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
2.通过问题引入、比较欣赏,在作品的整理、赏析、解读过程中感受梵高的艺术追求,理解梵高的艺术主张,读懂梵高通过作品想表达的内心世界。
3.分享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作品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梵高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欣赏他的作品。
难点:体会梵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主张,感悟梵高作品中透露的精神追求。
五、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1.出示封面人物照片——梵高,教师介绍:梵高是众所周知的油画家,在荷兰有一个美术馆专门收藏了他的作品。
2.人物照片变成黑白——教师:不过,那都是他去世之后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用梵高的形象与一句话概括的人生直接导入课题,简单明了,同时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二)对比欣赏,人物肖像赏析
1.具象写实人物肖像与梵高自画像作品欣赏
(1)展示美术馆及18世纪前的写实肖像作品,教师:当我们进入美术馆,我们在看什么?以人物肖像为例,具象写实的作品一眼就能看出一些信息,从穿着上能判断出他们是西方贵族,再仔细看,会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画出来的,挂差艺术家的用色、用笔,最后感叹画得真像、画得真好啊。
(2)展示梵高的自画像,同时播放梵高自画像视频。教师:对于一些喜欢绘画作品看起来逼真的人来说,这类作品的粗略画风可能不太让人接受。对比一下,人物的脸上还出现了绿色、黄色、棕褐色,不知道你是否会因为这类貌似画得不正确的作品而感到反感,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走进梵高。
(3)抛出问题:梵高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去画画呢?这类作品应该如何欣赏呢?
【设计意图】通过将具象写实的头像与同角度梵高的表现性作品进行比较,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从而将学生对梵高的作品、包括对梵高本人引起极大的好奇,为什么他要这样画自己。
(三)情景转化,感受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1.出示一张西湖的风景照片,教师:当你看到这样一张照片,你会怎么形容它呢?教师举例:我们可能会说——天气真好,西湖美极了!
2.教师引导——而宋人苏轼却能做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样优美的诗句。看到这样的诗句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我们想象出来的画面感甚至会比刚才看到的图片更加美不胜收。
3.得出结论:这就是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白话文我们能够读懂,古诗文我们也该欣赏的来。回到刚才的话题,当我们走进美术馆,我们不仅能看的来具象写实的作品,带点表现意味的作品我们也要学会去欣赏。再次将写实肖像画与梵高的自画像放在同一个画面进行对比。只是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时,还可以再多驻足一会儿,用想象、用心灵去感受画面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要直接让学生理解梵高的“粗略”画风可能有点困难,所以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从容易理解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更加容易,直观一些。白话文和古诗词的不同就好比写实与表现性绘画的区别,只是语言和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不通过罢了。
(四)作品赏析,走进梵高
1.从梵高的弟弟开始介绍。
说到梵高,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弟弟。在梵高的艺术生涯中,他的弟弟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梵高没有留下艺术著作,但在他给弟弟的信件中他下了自己的全部想法和希望,读起来好像一本连续的日记。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他的使命感,以及他的极度孤独和渴望知音。在其中一篇日记中,有一张他的创作手稿《吃土豆的人》。
2.分析作品《吃土豆的人》
与他明亮、夸张的作品比较起来,这张画显得更加难以让人琢磨了。这是他的早起作品,可能在现代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张穷人家庭吃晚餐的作品,没什么特别的。但要知道,19世纪的法国,所有的画家都是在画有钱人、在画贵族,画才子佳人。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可以说有点“不堪入目”。那梵高到底在表达什么呢?在他的信件中是这样描述的:“我想尽量强调这些在昏暗灯光下吃土豆的人,他们就是用这双伸向盘子的手锄地的,他们就是通过体力劳动生活的。这幅画里的人过着与我们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我并不急于要每个人都喜欢这幅画。我认为一个农村姑娘比贵妇人更美,假如她穿上贵妇人的衣服,就会失去她特有的魅力。一个在地里穿着粗布衣服的农民,比他在礼拜天穿着节日盛装到教堂去更为真实。”原来梵高对于“美”的看法与别的画家不一样,底层劳作的农民有朴实的美,尽管他们的外表不如穿着华裳的先生太太好看,但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状态,这种真实的状态吸引着梵高。他还说“如果能在这张农民画上闻到熏腊肉的烟味、煮土豆的蒸汽味,那就好了。”他喜欢这样真实的自在的状态。最然这幅画并不没有画寻常人眼中光鲜亮丽的事物,人物的真实感也不强,但是梵高追求的是劳动人民朴实单纯的美,他把这种朴素状态的真实搬到了画布上。带着这份追求真实的初心,他去了法国巴黎。
3.去巴黎之后的作品欣赏
(1)他在巴黎的生活并不顺利,他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以后,镇上的人都认为他是疯子,大家不理解他、觉得他精神有问题,连小孩子都在欺负他。而《咖啡馆》、《星夜》、《房间》等更大胆更富于想象的作品就是在那儿创作出来的,在那里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以《房间》为例,这个房间是梵高的卧室,地面是红色的,床和椅子是亮眼的黄色,脸盆是蓝色,窗外是绿色,门是淡淡的紫罗兰,所有物体的阴影都藏起来了,用简单、自由的笔法娓娓道来。其实他并不想把事物画得“立体又真实”,他不想像照相机式的精确图画,只要符合他的目标,他就夸张对象的颜色甚至改变事物的外形。他只是“画我所要”。
(2)引出毕加索的名言(对梵高的评价)——希腊人、罗马人、文艺复兴人都有一个规则在那里画画,可是到了梵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什么叫做自己的太阳,就是自己定规则,画什么怎么画什么时候画完,自己掂量,自己说的算。
(3)《星夜》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每一颗大星和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山腰上放射艳丽的色彩。
23.“夜色,并不是漆黑一片,毫无特点的,这样的黑实际上是深蓝色,还有浅蓝色,风在空中形成漩涡,流转在蓝色和黑色之中,然后闪耀着,燃烧着,激荡着……自然神奇的魔力在向我们熠熠发光。尽管生活充满了坎坷,但他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诉说着希望,表达着灵魂深处的感受。
(4)他大胆地把《向日葵》放在画面的正中央,用大片大片的黄色去涂抹,让向日葵的金黄色充满了生的欲望。他画的树干和树枝也好似火焰在燃烧,笔触饱满有力。这些其实就是他内心世界的表达,他生活中的孤寂、他对艺术的执着、他对生命的热爱、他对创作的激情构成了他全部的灵魂。他是一个用生命和灵魂在画画的艺术家,就算他穷困到无法交付租金、无法购买新的画材,也从来不曾放弃……。他只是喜欢画,仅此而已。也就是喜欢到纯粹的地步,使得他的画,美的自然,也正是纯粹的爱,才让他永远拥有一种孩童般的眼光看世界,看见什么就画什么。不多不少,不增不减,老老实实。
(五)学习总结
1.播放梵高作品集锦视频,教师: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当我们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在看“热闹”,觉得画得像才是画的好,画得很美。
2.教师总结:其实,美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如果我们抛去先入为主的固有观念,也不人云亦云,试着用自己的内心去靠近作品,去体会画面背后的东西,去感受你自己的理解,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因为“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
微课设计制作经验分享:
第一次制作微课总是会碰到很多困难,但在查找资料、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是在电脑上制作PPT课件,写好课件脚本,然后再通过用手机端来录制微课。
我运用到的软件是iPad里面Keynote演讲(播放PPT)、录丸(可以有声录屏)、VUE(视频剪辑以及添加背景音乐)。Keynote演讲里面有很多动画制作和转换功能,每一帧的衔接都很自然,比WPS里面的动画效果要全面。
由于我制作的是《走进梵高》美术欣赏类微课,所以更加重视整个课件颜色基调的统一性,目的就是要把梵高的色彩凸显出来。还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视频并进行二次创作,结合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穿插,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以后我还会继续努力,继续摸索,争取做出更多优质的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