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徐勇多大了(描述飞机空中美景的句子徐勇们为什么心梗?要人命的文章长啥样?)

爸爸帮妈妈(ID:bababangmama)

北大妈妈的育儿经  编辑妈妈的作文经

扫码关注我们

 飞鸿:遇到特别烂的稿子,你什么心情?

“刘备我祖”(国学公号大V)各种感觉, 但没有一种是好的。

飞鸿:我昨天被一篇烂稿子气到什么程度?那种痛苦,感觉像被人按住头憋在水里,

胸闷,气短,头疼。一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平复这种痛苦。

对我造成了1万点的伤害!

“刘备我祖”:10万+的伤害!

飞鸿:

仿佛心口被踢了几脚,

又好像被人掐着脖子,差点掐死。

仿佛被人当沙袋打,又好像被人连环脚踢了10万下。

看这样的文字,让我如坐针毡,又仿佛有人给我身上泼油漆。

01

谁气死了徐勇?

编辑实在是一个高危职业,容易抑郁,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不久前,新华社资深编辑和记者徐勇老师,在提交了最后一份修改的稿子后,突发心梗,在工位上去世。大量的回忆文章,都在说,他是如何有爱,如何有奉献精神,但是,作为他的同行,我要说,徐勇老师,是被烂文章、烂稿子给折磨死的。我看到一篇他的新华社同事写的怀念文章里有一句;“谁是气死、累死徐老师的文章的作者?这事咱没完。”

02

编辑是神探

首先我们了解下,编辑是干什么的。编辑一篇稿子的过程,有点像侦探破案,你要去伪存真、把信息的碎片一点点拼凑出真相,你有时似乎找到了真相,但是就在你要举杯庆祝的时候,你发现你又被狡猾的罪犯骗了,你还得重头再来,因为某一个环节,你疏忽了,混进了假象。

一篇逻辑混乱的稿子的作者就像一个狡猾的罪犯,他会故意弄乱脚印、擦掉指纹,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让文章的线索中断,主题混乱,而编辑就是侦探,要不断追踪,复原真相。

作者写着写着思维“跳崖”了,没有降落伞就硬着陆了,没有任何过渡就忽然转了频道,那么你要迅速给上下内容架桥,加上过渡句,让内容得以衔接,或者重新组装文章的内容,把能接住上文的内容搬过来。

01

编辑是考古学家

编辑的工作像考古,作者因为思维不周密而遗漏的内容都需要你脑补出来。考古学家要把兵马俑掉了的胳膊脑补出来,要把一个古陶器的碎片脑补成一个完整的陶器。总之,需要你非常渊博,要具备很多领域的知识。此外,需要你有很强的想象力,要脑补出你没到的现场发生的事情,而且是脑补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的细节。当然这要合理想象,符合原作本身的发展趋势。

好文章什么样?

统一性

连贯性

突出性

为什么一篇烂文章,会对编辑造成10万+伤害?高度概括起来,就是没有满足文章的三个要求,那就是三性:统一性、连贯性、突出性。逻辑混乱、词不达意、事实不清,经常看这样的文字,你会焦虑、烦躁、抑郁,最后会发疯。

统一性,就是文章要有一个主题,所有内容围绕主题展开。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写着写着就会偏离主题?因为人的意识是流动的,常常会因为一个词一个句子,而让自己的思想流向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一条小径,如果不把自己的思想拉回来,那么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写文章前,要写提纲,写完后,要检查,去掉偏离主题的东西,以免让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被东拉西扯的内容所淹没和混淆。

文章的统一性,要求全篇文章大到段落,小到句子和词,都要围绕文章主题,不能有任何偏离。

以让飞鸿发疯的文章《阿拉伯世界的斜塔、香塔和水塔》(全文见文章最后)为例,讲讲什么是偏离主题:

1、主人的话音刚落,我们乘坐的飞机也刚好降落在风格独特、现代化设施齐备的科威特国际机场上。随着移动的人流,我们步出旋梯,同前来迎接的朋友们一一握手,寒暄之后,乘车径直来到久闻其名、未谋其面的科威特著名的3座水塔下。(《阿拉伯世界的斜塔、香塔和水塔》全文见文章最后

在这篇描述塔的文章里,这段文字描述飞机场如何现代,迎接作者的朋友如何热情握手,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毫无关系,完全是多余的内容。

2、在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摩洛哥王国,值得提及的是,著名的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听经台,……(此处省略1000字)(《阿拉伯世界的斜塔、香塔和水塔》全文见文章最后)

这段文字,完全无关文章所述主体内容“塔”,作者竟然把这部分内容放到文章里,难道就因为这个听经台在要介绍的香塔所在的清真寺?

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筛选?举个生动的例子,逃生应急物品,你现在手头有10样,你只能带2样最重要的,那你就要取舍,根据对你的生命保障的价值大小。文章的材料选择,一定要精准围绕主题,无关的一点都不要说,古语说,惜墨如金,就是这个意思,叙述与描写,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如果说了不该说的,分量和比重把握不好,就仿佛你在听音乐,旁边始终有杂音。那些杂音,让本来美妙的音乐变得模糊不清。

其次是文章的连贯性:文章上下文的衔接,文章的各个段落和句子之间,要有衔接的过渡句,要有意思上的关联,不能跳跃。文章内容的连贯性,不仅是语句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内容上还要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连贯的表达要有一条线索,有的是时间线,有的是空间线,有的是并列方式,有的是递进方式,还有的是因果推理方式,总之,要让文章内容之间有一个逻辑,让它们成为一体。

再次是文章的突出性:就是想突出表达的内容,要用更大的篇幅,反之就用较少的文字。也可以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突出内容的重要性,比如,放在文章的最后,前面尽情铺垫,卖关子,最后抛出重磅内容、抖包袱。

修改后见报的文章:

历史悠久有故事  形态各异很美观

塔,阿拉伯国家的风景线

在阿拉伯国家,遍布城乡的清真寺宣礼塔成为独特的景观,其中科威特为解决饮水问题,还修建了两座非常高的水塔,形成著名的景观。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在多个阿拉伯国家见过上万座宣礼塔和水塔,深深被它们的美震撼。

摩苏尔古斜塔

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苏尔城的古斜塔,耸立在市中心西侧的凯比尔清真寺院内,高52米,建于1172年。论高度,不及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但论历史,它要比比萨斜塔早一年。

白色塔身呈圆柱状,塔壁上雕有各种精美的阿拉伯纹饰。抬头仰望,高高的塔身直立,但从塔身的中部一直到达塔顶却呈现出明显的倾斜状态,这一点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塔身从地基开始便整体倾斜直至塔顶,有明显区别。塔内有木制扶梯,层层有阳台……给人以玲珑秀巧之感。登上斜塔顶层,俯瞰摩苏尔市,远眺底格里斯河,旖旎景色一览无余。

十多年前伊拉克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10第纳尔的伊拉克货币上,便绘有这座清真寺斜塔的彩色图像。

散发香味的塔

在摩洛哥,有一座日夜散发香味的塔(如图),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给人嗅觉上的享受,它名为“库图比亚”,当地人称它为香塔。香塔坐落在摩洛哥西南部古城马拉喀什的库图比亚清真寺院内。参观香塔时,我们仿佛进入了芝兰世界,进入院内,浓郁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高达67米的香塔, 建于1195年,经800多年日晒雨淋,风沙剥蚀,至今无大损伤。

香塔的香味源自何处?为什么能长久散发浓郁芳香?寺院的伊玛目告诉笔者,当年建塔时,工匠们在砌石块用的泥浆和涂料的黏合剂中,掺入了9600袋浓郁、珍贵的麝香及其他香料,所以才有了飘香800多年的香塔。

科威特水塔

世界各地的水塔在实用功能之外,也作为景观美化了城市。阿拉伯国家水塔甚多,首推科威特水塔。“水塔就在下面。”当我与科威特的当地朋友乘坐飞机俯瞰全城风景时,他让我透过舷窗看两座水塔。它们位于东部海滨,也是观赏海湾风光的眺望塔,是科威特人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和国家的象征,每年吸引游人无数。

浅蓝色带有花纹的球形贮水塔是主塔,高187米,塔身上下建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球体,上端的小圆球体距地面121米,宛如空中花园,里面是旋转咖啡厅,每半小时旋转一圈,坐在咖啡厅里,科威特市容及海湾美景可尽收眼底。主塔下层的圆形球体,是一个可容纳上百人就餐的豪华餐厅。另外一个水塔是纯粹的贮水塔,塔高147米。

开罗的象征

开罗塔是现代埃及的产物,位于尼罗河畔,矗立在开罗市中心岛上,建于20世纪60年代,高18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水泥塔之一,是开罗的象征。

开罗塔的下层入口台阶和塔基,都是用阿斯旺的花岗岩镶嵌而成的。塔的上部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再上面是一根尖柱,伸向天际。

每当夜幕降临,现代化的聚光灯照射在尼罗河畔高高矗立的开罗塔上,整个塔身发出炫目的光辉,尼罗河水从两旁流过,景色十分壮观。▲

烂文章什么样

中心涣散

线索紊乱

详略不分

《阿拉伯世界的斜塔、香塔和水塔》这篇文章,从统一性、连贯性、突出性三个方面,做得都非常差,我上文举例分析了关于统一性,关于这篇文章在连贯性和突出性方面的缺陷,大家也感受一下。

附:

《阿拉伯世界的斜塔、香塔和水塔》原文以及简单点评:

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世界,共有22个阿拉伯国家,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这些国家的居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因此,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宣礼塔林立,遍布城乡各地,美不胜收。这其中,尤以位于亚洲西部伊拉克的摩苏尔斜塔、地处非洲北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香塔和科威特水塔(飞鸿:十分费解,此处的水塔哪里来的,不是在说宣礼塔如何如何吗?为什么把水塔列举进来?此处需要编辑脑补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最为奇特有趣,别具一格。

摩苏尔城古斜塔

我们因工作上的便利曾有机会走访过22个阿拉伯国家,每到一地亲眼见过的形状各异、驰名于世的清真寺尖塔不下数万座。在这造型别致的尖塔中,最使我们和世人惊叹的要数坐落在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苏尔城里的古斜塔。论高度,我们查阅史料,它不及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可是论风姿,它却有着与比萨斜塔一样的魅力;若论建筑历史,它要比比萨斜塔还早出世两年。自落成那天起,便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中享有盛名,亘古至今,成为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苏尔的象征。

在伊拉克工作期间,我们应邀来到这座耸立在摩苏尔市中心西侧、绿荫环抱,阿拉伯语名叫凯比尔清真寺(亦称:努尔.丁.赞凯清真寺)院内,只见这座高52米,建于1172年、具有浓郁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的斜塔,在阳光下,它头顶着蓝天白云,显得奇特古朴,气势雄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看到,这座斜塔建造在一个用花岗岩砌成的正方形大平台上,外用青砖砌成圆柱形,塔底内室呈四方形状,面积约有40平方米,内有塔心柱和木制扶梯,层层有阳台……..给人以玲珑秀巧之感。斜塔的下层有一扇小门,我们顺着阶梯通往上层,只见高大的塔基基座用花岗岩镶嵌,看上去美丽壮观,别有风采。

步出塔基,我们来到斜塔跟前,只见高达52米的白色塔身呈圆柱形状,湍长的塔壁上面雕有各种精美的阿拉伯纹饰。抬头仰望,高高的塔身直立,但从塔身的中部一直到达塔顶却呈现出明显的倾斜状态,这一点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塔身从地基开始便整体倾斜直至塔顶,似有明显区别。我们起身离开塔体从远处观望,古朴典雅、高高矗立的凯比尔清真寺斜塔,依偎在浓密的林木之间,显得饶有情趣。千百年来,风雨侵蚀给斜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临行前,我们再次盘旋登上斜塔顶层,俯瞰摩苏尔市容,一览车水马龙、树楼依偎的美妙胜境;依栏远眺底格里斯河上,我们看到帆船游艇点点,岸边绿草婀娜,树影婆娑,海鸥展翅,其旖旎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飞鸿:此处描写空间转换换乱,视角混乱,不知道作者到底是怎么观察这个塔)

我们感叹,伊拉克摩苏尔斜塔的奇特古朴造型,是伊拉克古代建筑艺术工匠们对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出开拓。由此我们记得,10多年前伊拉克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10第纳尔的伊拉克流通货币上,便绘有这座清真寺斜塔的彩色图像。而今这枚当年图文并茂的伊拉克货币,随着伊拉克社会的变迁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个塔的最大特点是斜的,那么描述它的倾斜,解释它为什么倾斜,是人之常情,但关于这个塔为什么是斜的,作者完全不提,后经询问,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是斜的。很邪门。)

散发着香味的塔

人们无论从报纸杂志或是广播电视中,大都听说或者看见过遍布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塔:如砖塔、佛塔、木塔和铁塔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塔无非都是从外观造型上,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但都不能散发香味,不能在嗅觉上显现出它们的艺术魅力。然而,在阿拉伯世界,地处北非的摩洛哥王国,却真有这样一座造型别致,富于伊斯兰情调,日日夜夜散发着香味的塔,当地的村民亲昵地称呼它为香塔。而它绕嘴的阿拉伯语名字叫做:“库图比亚”,“库图比亚”在阿拉伯文中是“书店”的意思。

 我们在摩洛哥工作期间,曾有机会参观过这座著名的香塔。香塔坐落在摩洛哥西南部古城马拉喀什,更确切地说,在大阿特拉斯山麓。自远古至今,它是个一向被人称道赞誉的伊斯兰古城。而著名的马拉喀什香塔,便坐落在离城30多公里处的马拉喀什最古老的名为库图比亚清真寺院内。

参观这座高高矗立在库图比亚清真寺院内的香塔时,我们被摩洛哥古代劳动人民独出心裁、别具匠心的建筑艺术形式惊呆了。我们仿佛进入了芝兰世界,因为,当我们步入清真寺院门径直往里走时,不待近塔,便觉香气扑鼻,浓郁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喘不过气来。

更令我们咂舌赞叹的是,这座高达67米的清真寺香塔,竟然是在公元1195年敕建的,它伴随着马拉喀什古城,朝夕相处了数百年之久,虽因长年的日晒雨淋,受风沙的剥蚀以外,别无其它损伤,至今合缝严密,完整无缺。在清晨的朝霞里,还是那么高大雄伟,岿然矗立,800多年来,仍旧幽香沁人,飘溢芳香。

那么,这座香塔的香味源自何处?且能长久地保持浓郁的芳香呢?寺院的伊玛目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摩洛哥的古代建筑工匠们在当年建塔时,曾别出心裁地进行了大胆尝试。他们曾经在砌石块用的泥浆和涂料的粘合剂中,掺入了9600袋浓郁、珍贵的麝香及其他香料。所以,这座清真寺香塔的塔体,便有了时至今日800多年的清香,仍然像当年一样散发出阵阵芳香,令各国穆斯林游客赞叹不已,驻足欣赏。

亲眼目睹了这座雄伟的清真寺香塔后,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联想:远在摩洛哥古王国建筑机械不发达的年代,如此高大的香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这个问题在摩洛哥各地,至今流传甚广,说法不一。

但是,通过这座伊斯兰教奇迹般的香塔,不但使人们窥见到了人类古代伊斯兰建筑艺术文化的一个侧面,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珍贵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宝藏的角度来看,又是值得世人珍视的历史物证。仅这一点建筑专家称它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数万座清真寺塔林”之中是难能可贵,无与伦比的。

巍巍塔影,挺拔多姿。马拉喀什香塔不仅以它独特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造型,点缀了多彩多姿的摩洛哥王国山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以独树一帜的特殊“香味”,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游人,使马拉喀什成为摩洛哥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当今各国游客指名道姓,要求参观游览的摩洛哥著名旅游景点--- 马拉喀什的一个突出标记。

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听经台

在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摩洛哥王国,值得提及的是,著名的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听经台,堪称伊斯兰世界西部的伊斯兰艺术瑰宝,数最精致的木制雕刻镶嵌典范。

    从台面看,讲经台高3.86米,长3.46米,宽0.87米,有7级台阶,顶部是摩洛哥皇家宝座式的高椅。此台于公元1137年在西班牙科尔多瓦制作完成。当时正是穆拉比通王朝最强大的国王本.塔什芬统治时期(公元1106--1143年)。穆拉比通柏柏尔王朝统治摩洛哥和安达卢西亚(系指:西班牙)将近一个世纪(公元1055—1147年)1069年敕建马拉喀什都城。

听经台四面由600多块木板粘贴,上刻各种花纹和图案,每块雕刻各不相同,看起来使人眼花缭乱。

伊斯兰装饰艺术在摩洛哥建筑艺人和安达卢西亚人手里得到了高度发展,一直流传至今。

穆瓦希德王朝阿卜杜勒.穆敏哈里发(公元1130—1163年)在穆拉比通人的宫殿废墟上建立一座清真寺,将听经台运至该寺,并制作了一台升降机,每当伊玛目(阿訇)讲经时,听经台从地宫升起,讲完经,听经台返回地宫。

(飞鸿:上面的黄色文字与主题无关,应该全部删掉。)

亲历科威特水塔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用水的历史可谓久远。然而,使用自来水却是近代的事情,它给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第一座水塔诞生于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早年的水塔多为砖结构,看起来像个大烟囱。后来,工程师把金属薄板铆成球状储水箱,由此,使水塔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水塔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在不断改进。如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水塔多种多样,百态千姿,它们不仅讲求实用,且造型美观,为美化城市环境,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

记得在国内读书、阅报时,常看到有文字或图片赋诗赞美介绍海湾石油王国科威特的水塔如何的“漂亮”。阿拉伯世界水塔甚多,而独具特色,驰名于世的则首推科威特水塔。“这是三座造型别致,既富有纪念意义的名胜,又是旅游观赏海湾风光的眺望“塔”,自70年代末建成至今,因气势雄伟,造型奇特,巍然屹立在湛蓝色秀丽多姿的海湾之滨,是科威特人引为自豪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和科威特国家文明的象征”。

上面这段埃及《金字塔报》对科威特水塔精美绝伦的文字描述,在我们幼年读书学习阿拉伯文时,深深吸引了我们,当年曾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今,不惑之年作为中国阿拉伯语专家学者有机会到科威特访问,并近距离观赏到它们。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到达科威特上空时,我询问接待我们的主人:“听说科威特的水塔很有名,不知这次能不能一睹风采?”我们主动地向东道主提出要看看水塔。

“水塔”?!“我们现在就在塔的上面。”主人打开飞机眩窗指着窗下笑着回答。

真巧,透过飞机眩窗我们清楚地看到,此行我们乘坐的飞机正在3座科威特水塔构成的塔群上空飞行。瞬间,我被机窗下鸟瞰到的一切惊呆了。主人指着科威特塔群向我们介绍:这3座坐落在科威特市区东部海滨垂直的空中建筑--科威特大塔群,自20世纪70年代建成之后,便已成为科威特现代化建筑的一大特色。

主人介绍说,要知道,科威特的国土约有二分之一以上低于海平面,所以说,将科威特形容为“城市国家”是极为贴切的。科威特全国人口220万,而首都科威特城却集中了全国60%多的人口,90%以上的建筑。试想,如果不建造这些钻天的塔群,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日常生活用水问题将如何解决。

据接待我们的科威特能源大臣谢赫.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介绍,科威特是个沙漠小国,夏季最高气温可摄氏50度以上,其国内水源主要来自海水淡化。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加,再加上海水淡化设施的生产能力不足,科威特现在每天消耗2.7亿加仑,有时达到3亿加仑,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海水淡化厂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科威特水资源每天缺少将达3200万----4800万加仑,而2012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5300万-----6800万加仑。然而,在科威特塔群建成至今的24年中,不但解决了科威特市民居住高层楼房的供水问题,且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威特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国近百万游客。

主人的话音刚落,我们乘坐的飞机也刚好降落在风格独特、现代化设施齐备的科威特国际机场上。随着移动的人流,我们步出旋梯,同前来迎接的朋友们一一握手,寒暄之后,乘车径直来到久闻其名、未谋其面的科威特著名的3座水塔下。

主人向我们解释说,这三塔并立的塔群,建于1979年,塔体的设计者是位前南斯拉夫人。塔群全部是钢筋水泥建筑,风格相同,但历史和功能各有千秋。左边的这座浅蓝色带有花纹的球型贮水塔是主塔,高187米,它同右边(第二座)水塔贮存水容量相同,均为100万加仑(约合4000吨水),可供科威特王宫和科威特市民使用。主塔塔身上下建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球体,上端的小圆球体(圆形观赏球),距地面121米,宛如空中花园,里面是旋转咖啡厅,每半小时旋转一圈。游人乘电梯塔下20秒钟即可上来,在窗边举目四望,科威特繁华的市容及风光秀丽、碧水蓝天的海湾美景可尽收眼底。主塔下层的圆形球体,还是一个可容纳上百人就餐的豪华餐厅。游人可以欣赏塔下风光秀丽的科威特王宫和旖旎的海湾阿拉伯风光。

谈到塔群中的(右边)第二座球型建筑纯粹是个球型水塔,没有主塔上下两球中的那些功能。而只被用于蓄水。塔高147米,蓄水量为100万加仑,可供科威特王宫和科威特城市民使用。第三座形状与第一、二座造型不同,细长矮小,如埃及方尖碑,原来这不是水塔,而是一座灯塔。这个塔通过96个藏在墙壁内的聚光灯照亮主塔和二号塔,为黑夜增加了绚丽的美感,同时又能为过往海湾的各国船只起到照明导航作用。

陪同的主人介绍说,在科威特,过去那些低矮的房屋已被高90米的20多层住宅楼房所代替。在考虑安装供水设备时,必须设计一个高于大楼的蓄水池,以保证提供所需的水压。1979年,科威特水塔群建成,并在高147米处建有两个球型蓄水池,均高于科威特市内的所有建筑。

此时此刻,我们站在高耸入云的塔群下,看着这三塔并立,蔚为壮观,直插云天的科威特水塔,听着主人如数家珍的细致介绍,作为中国旅游者,更加理解了“科威特人民用大塔造就美化了自己的国家”的魅力。

埃及首都开罗著名的建筑方尖碑

开罗塔是现代埃及的产物,位于尼罗河畔,矗立在开罗市中心岛上,建于20世纪60年代,高18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水泥塔之一。(上图)它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翁巴黎一样,成为开罗的象征。开罗塔的下层入口台阶和塔基,都是用阿斯旺的花岗岩镶嵌而成的。塔的上部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再上面是一根尖柱,伸向天际。塔的上层设有饭店和咖啡厅。首层是饭店,可容纳约100位客人同时就餐。有趣的是,这里设有自动旋转装置,饭店能自动缓慢旋转,每半小时旋转一圈,客人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足不出户在30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临窗俯瞰尽情欣赏到开罗市区的美貌全景。塔的第二层是一座古色古香略带现代化装饰风格的咖啡馆,有100个座位。再上面是阳台,里面设有几部高倍望远镜,专供就餐的客人观赏开罗市容。

每当夜幕降临,夕阳西下现代化的聚光灯照射在尼罗河畔高高矗立的开罗塔上,整个塔身发出眩目的光辉,尼罗河水从两旁流过,景色十分壮观。

       高危预警:做编辑需要你身心足够强大,入行有风险,择业需谨慎。

                                泣血成文,转发也是打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