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成县抖音网红(乡村空中美景成县:山村变水乡 美景拓富路|徽县:“空中西瓜”上市陇南发布官方号2023-06-21 09:52甘肃陇南发布官方号2023-06-21 09:52甘肃)

编者按:勤奋铸伟业,实干正当时。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两会”精神,近日,陇南日报“开新局 启新程”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采访活动是全市新闻战线以实际行动担负职责使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全省“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以及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展现陇南人民奋发笃行的精神面貌,描绘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闻媒体人践行“四力”,提升能力作风的实际行动,更是一次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本平台将陆续刊发相关采访稿件,讲述发展好故事,展示干部新作为,反映基层新气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敬请关注!近年来成县、徽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展“农业+旅游”新模式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日前,记者一行走访了成县陈院镇、徽县银杏树镇一起了解如何解锁乡村振兴致胜“密码”吧成县:山村变水乡 美景拓富路日前,在成县陈院镇卢沟村“旱改水”现场,昔日的小块旱田变身波光粼粼的大水田,全镇党员干部和农民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将一株株秧苗插进田地,一派忙碌景象。陈院镇群众抢抓农时忙插秧。土地提质,“粮田”变“良田” “今年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共425亩,首次在山间乡村实现高品质的水稻种植,为抢抓农时,我们发动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齐下田。”镇党委书记张平良说。陈院镇位于成县西北部,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成县重要的产粮区,素有成县“北后粮仓”的美誉。今年以来,该镇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投入资金16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整治、修复灌溉水渠、新修田间机耕道等多种措施,实施了旱地改种水田,发展优质冷水稻。“实施耕地旱改水项目,不仅提高了耕地的质量等级,而且通过改善土壤、排灌等措施,整合零星地块,形成‘小块并大块’,实现路相连、渠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新型农田耕作模式,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破解了耕地碎片化、耕作不便、土地撂荒等问题。同时,大型机械能够进田耕作,大大降低了劳动用工成本,提高了土地效益。”张平良说。从旱田变水田,不仅盘活了水土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而且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干部齐上阵,助农增收兴产业。产业增效,“增产”又“增收” 陈院镇牵头与农业合作社、农户进行对接,宣讲土地流转政策,明确流转标准,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同时,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接受农户流转,再流转给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公司统一化的经营方式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大幅提升了土地的经营水平。“我们村原来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每年收入也就是几百块钱。现在改种水稻,预计第一年亩年产大米1000斤左右,按照每斤2.5元计算,每亩收益在2500元,不但产量增加了,而且收益也增加了。”卢沟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成说。杨五是卢沟村村民,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家中缺乏劳力,种地对她来说很辛苦且收益不是很高。如今,她把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又在合作社打工,同样是在地里干活,但收入却提高了很多。她说:“我家的2.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2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在家也没事,来地里干活,每天还能挣到100块钱贴补点生活。”增收的不止农民群众,卢沟村以村集体土地和壮大村集体资金入股公司,每年不仅有村集体资金利息收入,还有经营分红收入,仅旱改水项目就壮大村集体资金5万元,随着后续项目的陆续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基础将不断夯实。山间乡村新田园。发展提速,“丰”景变“钱”景 青山如黛,四野葱茏。在卢沟村的田间地头,青山绿树与蓝天白云、山间微黄的小麦、墨绿的玉米相互映衬,稻田里波光粼粼,农人们的忙碌身影、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夏日田园画卷。自项目规划设计之初,陈院镇利用陈院生态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有利优势,推动农业+旅游、农业+田园、农业+养生、农业+电商、农业+产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集民生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为一体的陈院城郊服务型农业美丽经济带。“我们将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模式,以连片稻田为重点,通过开展水稻插秧体验、稻田观光、绘制农耕文化墙、打造特色民俗农家乐以及‘一粒米的成长’主题农事研学体验活动等特色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来陈院打卡观光,将卢沟村稻田打造成网红景点,实现特色产业与自然风光的有效衔接。”张平良介绍说。夏日风景好,农人插秧忙。陈院镇以打造高效农业经济综合体和融合乡村生态旅游为核心,在山间乡村“种出”新田园,在田园里“种出”新风景,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而且改善了农田环境,重塑了美丽乡村底板。(文图/ 刘建军 陈争强 )徽县:“空中西瓜”上市近日,在徽县银杏树镇胡台村晟超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西瓜藤蔓沿着搭好的网架爬到了一人多高的空中,形成了一片绿色的“西瓜林”,一个个肚大腰圆的西瓜个头匀称,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在翠绿瓜叶的衬托下,让人感到既新奇有趣又垂涎欲滴。合作社负责人谢志辉正在大棚里管护西瓜,他说:“我们3月份种植的西瓜,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理,现在终于成熟上市了。一个包装盒里装2颗西瓜,每个重量5斤多,一盒能卖到60多元,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来采摘、选购。”今年56岁的谢志辉是第一次种植大棚西瓜,从搭建大棚、营养钵育苗、地膜保温,到肥水滴灌、人工授粉、病虫防治等,他除了请教相关技术人员,还经常看书学习。谢志辉介绍说:“我们今年引进了‘锦霞甜美’西瓜进行试种。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纯人工授粉,全程使用的都是有机肥,不用任何激素和化学成分。它口感脆、瓤口糖分特别高,非常受消费者喜欢。”据了解,这种“空中西瓜”采用吊蔓立体种植技术,通过把西瓜吊挂在立架上栽培,将西瓜藤蔓人为牵引朝上生长,然后将生长出的西瓜一个个装入塑料网,全部吊在半空,在充分利用了土地的同时,还减少了病虫害;同时瓜苗能充分吸收氧气,全方位均衡享受阳光,自由自在地生长,一举多得。通过这样立体栽培出来的西瓜,其特点是着色均匀,没有阴阳面,糖度分布均匀,瓜皮薄,肉质香甜脆嫩,汁水充足,还便于采摘。“合作社今年总共试种植了4棚西瓜,其中1棚是黄壤西瓜、3棚红壤西瓜。大棚西瓜比当地露天西瓜要早上市近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抢占了市场先机,在价格上也比较占优势。预计西瓜的产量在1万斤左右,4棚西瓜能带来近4万元收入”。谢志辉说。看着自己种植的大棚西瓜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谢志辉对下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充满了信心。“我们今年主要以这4个棚为基础,先是打造口碑、磨炼种植技术。在市场和技术更加成熟后,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通讯员 张林林)编辑:赵凌凤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