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眼下面的桥叫什么(天津空中美景天津之眼下的河道名称)
近年来游览海河是天津旅游推介中的重点,而永乐桥上的天津之眼更是几乎成了天津的标志。然而当游客们乘坐摩天轮在高空中观览天津美景时,不知他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脚下的河叫什么?
天津之眼大家当然会觉得这就是海河嘛,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长期充满争议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图与作品中有“子牙河”、“北运河”或“海河”三种称谓。甚至2013年时每日新报还专门撰文讨论[1]。然而那篇文章虽然咨询了水利工程师与学者,却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更没有厘清产生这不同名称的原因。近日我在写一篇关于1970年代海河上桥梁的文章,涉及海河范围讨论,有必要先作这样一篇工具文。仅从易于获取的公开文献资料出发,梳理、厘清这段河道名称的问题。
总体说来,导致该河段名称扑朔迷离的原因有三:
1918年三岔口裁弯取直使原有河道格局被破坏海河干流起点的历史习惯与现实争议官方定义与信息发布的模糊与不自洽开宗明义,该河道历史上确为北运河的一段,但由于1918年三岔口裁弯取直,导致原有河道格局被破坏。在水利部的标准定义中,兼顾历史与现实考量,称其为海河干流,却又由于定义模糊以及历史习惯原因产生了混淆。而称其为子牙河则可能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这导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发布时定义其为子牙河末段,进而导致今日多数电子地图上称其为子牙河。
在我看来,这一段最准确应是海河干流,在历史话题下可以称为北运河,但称为子牙河在一定意义上是个错误。
一、历史背景
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发祥地,在传统习惯中,南运河与北运河在此相汇为海河,直往大沽口入海[2][3]。三岔河口具体位置便在今日望海楼前,狮子林桥偏南(即昔日二龙戏珠桥墩处)。当时的北运河先与子牙河在今新红桥(昔日大红桥)旁相汇,再一路南下绕过金家窑的河弯抵达三岔口。但1918年三岔口进行了裁弯取直工作,使得三岔口北移500米至金钢桥北今日的位置。
1920天津华界城建规划图说看起来新三岔口与之前无甚区别,仍然是南运河北运河相汇。这段问题河段就是北运河的一部分。然而这次工程的背景是为了将海河调直,事实上意味着海河的起点从旧三岔口不仅仅移至新三岔口,而是直接移到了更北子牙河与北运河相汇的子北口。但在当时的工作中似乎并未对海河干流的定义进行明确[4],这也很可能为之后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这里需要注意,将海河起点上推到子牙河口的定义可能在更早便有所实践,尤其是一些外国参与的规划中。在20世纪初,尤其部分外文资料中,北运河与海河皆称白河(Pei-Ho)[5];亦有作品将三岔口以南段称海河(Hai-Ho),以北称白河[6];而在1910s的一系列日制天津地图中则统一将子北口以北的北运河称北运河,子北口至三岔口称白河,而三岔口以南称海河[7][8]。在长期的北运河、白河、海河混用中,海河界限北移可能早已发生。但毋庸置疑,在民间传统习惯中,海河仍然起始于南北运河相交的三岔口(新)。
二、混乱的定义
海河干流的明确定义在1966年之后才出现。为了明确混乱定义的起因,我们先来梳理权威文献对北运河、子牙河以及海河干流范围的定义。
首先水利部的标准定义是自洽的,即子北口是海河干流起点,子牙河与北运河终于此地:
海河干流横贯天津市区,西起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口(原三岔口、现大红桥),东流至海河防潮闸,全场73公里。——《海河志》P137
北运河...,后经屈家店节制闸至大红桥与子牙河汇合后称海河。——《海河志》P129
子牙河...在天津市大红桥与北运河会合后称海河。——《海河志》P132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里的定义出现了一个语句模糊。”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口(原三岔口、现大红桥)“这一句的意思应该是海河干流起点原在三岔口,现在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口大红桥。但此句产生歧义,会让人产生三岔口是原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口的认知,甚至更多歧义理解。
而在之后出版的地方志书,如《天津通志·水利志》以及《中国河湖大典·海河卷》中的三个定义就让人迷惑了。
海河干流起自子北汇流口(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处)...于大沽口入渤海...河道全长73.65千米。——《天津通志·水利志》P280
北运河...从温榆河军都山南麓至天津大红桥,全长238公里。——《天津通志·水利志》P251
子牙河...至天津市区新红桥下游会北运河,至金钢桥上游再会南运河于三岔河口处入海河干流。——《天津通志·水利志》P203
海河干流为始自天津市区老城厢东北角附近的三岔河口至入海口段的河道,河长72千米。——《中国河湖大典·海河卷》P5
北运河本干长160千米,始于北京市通州区北关闸,至天津三岔河口附近入海河干流。——《中国河湖大典·海河卷》P38
子牙河...,于天津大红桥与北运河汇流后入海河干流。——《中国河湖大典·海河卷》P127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两书中对三河范围定义是不自洽的。(√代表包含问题河段)
出处海河干流范围北运河终点子牙河终点海河志子北口-海河闸√大红桥(子北口)大红桥(子北口)天津通志·水利志子北口-大沽口√大红桥(子北口)三岔口√中国河湖大典·海河卷三岔口-入海口 or
大红桥-入海口√三岔口√大红桥(子北口)在《水利志》中,这段问题河段两属于海河干流与子牙河;而在《中国河湖大典》中,其两属于海河干流与北运河。这是因为《水利志》中对海河干流与北运河都使用了水利部的标准定义,但对子牙河使用了地方的河道管理界限。这很可能与历史上不同河段分属不同单位管理有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就一直影响了后来的标准命名(此间部分为猜测,恳请知情者指正)。而《中国河湖大典》中则是用民间传统习惯来描述海河干流与北运河,而使用标准定义描述子牙河。这也就同样导致了混乱。
带着对这些文献的认识,我们再来看2013年每日新报文章中的结论:
天津市水务局工程管理处工程师刘宏领经过查阅资料给出了解释,据介绍,《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海河是从三岔河口为起点到海河闸一共72公里的距离,从防汛和规划角度,海河的划定是以子(子牙河)北(北运河)汇流口为起点到海河闸一共73.45公里。子牙河在新红桥附近与北运河交汇,因此从金钢桥到永乐桥的这段河道实际上属于北运河的下游部分,仍称之为北运河。我们可以明了,此说北运河从历史视角上当然是有一定意义的。然而如果利用此处提供的证据,问题河段更应该明白无误的作为海河干流存在,反而不是北运河。
三、结论
梳理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河的名字是如何在混乱的定义中变得扑朔迷离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它?
在我看来,如果从历史视角讨论问题,或者述及天津运河水系,该河段就应被称为北运河。其在新三岔口与南运河汇流处(金钢桥)为海河干流的起点。
而如果讨论当代水系格局,则应以其为海河干流的起始段,遵从标准定义。因为这是一个兼顾历史与现实的考量,既面对了子北口代替三岔口成为海河起点的现实,又考量了20世纪初变乱之局下河道规划与界定的的变迁。故在我讨论当代海河时都会将这一段作为海河干流。
至于子牙河的称谓,虽然其存在于多数权威发布的地名信息与电子地图之上,但实际上实在缺乏合理性,当悬置之。
谨以此文略作梳理,作者水平认知有限,如有了解子牙河范围定义背后故事的读者,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