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新时代与高质量经济发展 李义平(金色国际空中美景酒店「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金色世界”诗意涌动浪漫无限)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金色世界”诗意涌动浪漫无

——“文旅融合看青海”蹲点调研之六

德令哈美景。苏烽 摄

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城市——德令哈。“德令哈”是蒙古语的音译,译为“金色的世界”。

经过多年的探索,德令哈以其境内所拥有的山林湖草湿地等瑰丽自然景观和饱含蒙古、藏、汉、回等民族特色文化的历史底蕴,逐渐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乃至青海“旅游圈”中觅得一席之地。

而今,走进德令哈“金色的世界”被赋予浪漫和诗意,围绕“现代诗城、浪漫之都”的旅游发展定位,德令哈正蓄势发力:一批批推动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个个旅游推广项目和赛事活动,催动着德令哈生态旅游发展的脉络,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焕发出新风采。

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德令哈市委宣传部供图

“破圈”突围,打造别具一格“目的地”

长期以来,德令哈的旅游主体以观光游为主。但受限于旅游资源同质化,以及旅游产业链的单一,德令哈境内的众多景点留不住游客,仅成为青甘旅游大环线的“途径地”。

到德令哈,有两个必打卡的热门景点。一是位于德令哈市北面10公里的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公园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山势嶙峋,古柏郁郁葱葱,因园内生长的千年古柏而闻名;其二,是位于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处的怀头他拉镇以南的可鲁克湖景区,水天相接、水鸟云集,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这两个支撑德令哈旅游发展主体的景点优势在于门槛低、距离市区近、自然风光优美,但优势同为劣势,两家景点免门票或门票价格低,游览时间跨度短,旅游收入来源单一。以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为例,全程游玩只需半个小时。其间,可供旅客游玩的项目和服务内容欠缺,吸引力也有待加强。

山水观光“遇冷”,游客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德令哈旅游究竟该如何转型突围?记者实地走访可鲁克湖景区,看到了这里正在发生的转变。

8月20日,天朗气清,顺着德小高速一路行驶40公里路程,穿过一侧匝道,可鲁克湖景区便豁然出现在眼前,晶莹的湖水随风飘荡,成群的海鸟嬉戏觅食……来景区观光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自西宁市的刘二军,带着家人专门来到可鲁克湖游玩。“原本是打算直接到大柴旦的,但看到酒店宣传册上这边既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小朋友的游玩项目,就打算留住一晚。”这天,体验了喂食海鸟、乘坐观光船、穿越彩虹大道等娱乐项目,对景区的体验赞不绝口。

当前,游客对可鲁克湖等景区旅游产品、景区服务等多元化需求不断提高,拓展延伸景区旅游项目及相关产业链,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景区负责企业——海西国投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新目标。

海西国投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深入挖掘可鲁克湖景区文化底蕴,探索打造“情人湖”品牌的基础上,加强景区自身建设,积极拓展景区新项目,为景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为迎合“新需求”,今年以来,可鲁克湖景区打造了许多创新项目:投入资金140余万元,打造了卡丁车、迷宫、彩虹大道、浑水摸鱼等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游览项目,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与好评,景区面貌悄然发生“质变”,较往年同期相比营业额增加10余万元,客流量增加约30%。

“情人湖”品牌塑造吸引年轻游客打卡、“网红”项目的交互带动更多流量,生态体验及亲子项目让景区受众变得更加广泛,“钓鱼”“螃蟹宴”等假日游玩内容,吸引了德令哈市民来此周末休闲游玩。

给观光旅游“增色”,为湖光山水添彩,德令哈旅游业态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可鲁克湖。德令哈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旅”赋能,乡村旅游大放光彩

地处德令哈市向西13公里的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前身是德令哈农场,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大型国营劳改农场。多年前,这里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一座小镇,规划混乱、镇区“脏乱差”……而今,柯鲁柯镇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旅游”和农垦文化,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让这个被人遗忘的小镇重新走进大家的视野。

柴达木开发初期,一批批建设者来到海西安营扎寨,在德令哈农场(现柯鲁柯镇)挥洒汗水,代代相传的农垦文化成为这里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5年10月,柯鲁柯镇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了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项目,项目以农垦文化为主题,按照“修旧如旧、整新如旧”的原则,提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文化元素。

旧貌换新颜,小镇翻新篇。秋日里,走进镇区,颇具农垦文化的仿旧建筑群贯穿整个镇区,商铺在街道上整齐地分布着,其间坐落的农垦文化博物馆更让乡村旅游增添了内涵。

街边的店铺里,游客可以品尝由当地百姓经营的麻辣烫、酿皮、面片等特色农家小吃;在中央广场伟岸的毛主席雕像和古朴的礼堂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到了“红色旅游”带来的年代感;走进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珍贵的实物和图像,将农垦文化的一幕幕展现在了眼前……

柯鲁柯镇党委副书记刘海宁介绍:“现在小镇农垦文化风貌基本呈现,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美食品尝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小镇。后期修建的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每年有数万人来参观体验。”

德令哈市在打造农垦文化风情小镇的同时,围绕文旅融合、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内容推进各项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呈现出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面貌。

8月20日,在河东街道红光村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验园内,游客张文霞正和朋友在特色蒙古包内品尝着“烤羊腿”。“听说这边有露营基地、水上乐园和农事体验馆,尤其是这家烤羊腿堪称一绝,慕名而来,体验了一天,非常开心。”

红光村田园综合体,是该村利用闲置土地打造的集田园观光、大地艺术、有机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乡村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四军介绍:“通过产业深度融合,以田园综合体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结合,实现了传统旅游模式向现代旅游新模式的转换。”

就在前不久,这里举办了首届红光村乡村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花儿民歌演唱、蒙古族舞蹈、歌曲串烧、烧烤夜市……活动举行当周,吸引上万人来参加,也丰富了德令哈市的旅游市场。

巴音河畔美食季。苏烽 摄

“文旅”融合,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8月23日晚9时,巴音河被五颜六色的彩灯装扮得美轮美奂,音乐喷泉随着音律飘动,河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依旧灯火通明,往来游客沉浸在诗歌的海洋。

设计前卫的展台上,著名诗人海子的手抄稿和作品一一陈列,叙说着海子和德令哈的不解之缘。“我因德令哈而结识了海子,因海子对德令哈有了更深的印象。”馆内的留言簿上,游客纷纷写下感言,勾勒心中的诗和远方。

穿过一座桥,来到另一侧的固始汗商业文化步行街——巴音河美食季在人们品尝小龙虾、烤串、甜品等各类特色、网红美食中热闹非凡。“在这里不仅品尝到了独具特色的当地美食,还看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德令哈不虚此行。”陈颖来自山东淄博,初到德令哈就被这里的人文和美景吸引,刚好赶上了当地举办的美食节,体验感拉满。

2023年巴音河美食季活动是德令哈市秉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受益”的理念,围绕创新、绿色、健康、时尚街区为主题,开展的“美食+旅游+文化”系列活动,营造了市场氛围,激发市场活力,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文化和消费氛围。

“自从有了美食节夜市,人流量一下就起来了,生意也好多了。”固始汗商业文化步行街商户朱有玉说。2023年巴音河美食季,通过文艺演出、网络直播、发放优惠券等方式促进消费,聚集人气。活动开展首月,就实现接待游客12.59万人次,带动消费160余万元。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政府扎实推动文化大市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文塑旅、以文促旅,并相继开展海子诗歌节、那达慕大会、巴音河美食季、迷笛音乐节等独特而丰富的活动。

这座浪漫诗城以凉爽的天气、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完善的服务、便捷的交通和独具特色的美食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带动了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坐落在巴音河旁的金陵德勒大酒店,这几天住客不断。

“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带动了我们酒店行业,能感受到政府做了许多努力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近期我们酒店也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目前,入住率已经达到80%。”金陵德勒大酒店总经理王莉荣说。

为了更好地宣传德令哈、推介浪漫诗城,德令哈市在举办各类节会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景区景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旅游产业实现“从粗到细、从小到大”向“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转变。

探访海子诗歌陈列馆、寻迹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饱览可鲁克湖—托素湖湖光山色……聚焦“现代诗城·浪漫之都”城市定位,德令哈启动诗歌主题公园、城市博物馆群、海子诗歌馆等要件改造和4A级景区创建工作,提升景区、住宿、餐饮、交通、旅行社、娱乐购物等行业服务水准;挖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为宗旨,培育特色化、差异化、体验式文化旅游活动,诗城德令哈正在焕发新风采!

可鲁克湖丰富的娱乐项目。苏烽 摄

手记:以文促旅,打通旅游脉络

当前,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极速回暖,旅游产业带来的发展势能成为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从疫情结束后各省市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游客的措施来看,旅游产业发展已迈入新时代,旅游辐射半径扩大、受众面向全国、市场竞争加大……既是对各地政府能否适应新形势文旅环境的挑战,也是紧抓机遇、不断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

德令哈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尤其是经过数十年发展,文化旅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德令哈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对城市旅游业进行战略转型和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论是可鲁克湖景区这样的传统“山水”景区的转型升级,还是海子诗歌陈列馆的全新面貌以及附近村镇紧抓旅游热潮的干劲,都能感受到德令哈市不断创新、主动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从顶层设计来看,围绕“工业强市、文化大市”目标定位,德令哈聚焦于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潜,凸显“以文塑旅、以文促旅”的重要意义,打造以文城相谐的现代诗歌文化、多元和谐的特色民族文化、培根铸魂的红色农垦文化、产文互促的绿色生态文化等共建共享的全域公共文化“六个品牌”,来提升德令哈的知名度、旅游品牌影响力。

纲举目张。德令哈以发展“白加黑”文旅产业链为载体、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宣传推广为抓手,推动“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型,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城市,促进全市文旅产业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以文塑旅,成为构筑“旅游+文化”新局面的芬芳路径。通过举办海西州第八届那达慕大会、“德都蒙古全席”展示等活动,提升德令哈区域品牌形象;以海西州职工疗休养基地,推动大健康与旅游加速融合,持续加强与各地深化合作层次,促进旅游+康养深入发展;以“打造最具影响力、最有品牌力的体育赛事”为发展思路,举办德都蒙古博克邀请赛、环“情人湖”骆驼赛等活动努力构建“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聚集人气,使旅游与产业融合加速。

以文促旅,成为文旅行业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培育德都蒙古文化、现代诗歌文化、红色农垦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元素于一体的新型高原城市文旅市场,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以省内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为契机,着重宣传推介牦牛肉、枸杞、藜麦及民族特色刺绣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打通旅游全产业链的脉络。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苏烽

编辑:赵旭 责编:鲁东 监制:马振龙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