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南京高处(南京空中美景南京的高空,美得“不像话”)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

其实,不是身边的风景不再美丽,而是你习惯了平日的视角。

也许换一个角度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都变了一幅模样。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伴随着熟悉的开篇词,央视纪录频道出品的爆款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二季开始在各大网络论坛刷屏。从黄海的秦山岛到盐城湿地,再到长江入海口的圆陀角,江苏的美丽面貌在空中旅程中逐渐清晰,南京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更是美得不像话。

飞越紫金山,领略钟灵毓秀的美景,徜徉玄武湖,邂逅江南仅存的皇家园林。航拍下的南京,有山有水,有景有情,有高耸入云的建筑,也有超低空的景致。网友感慨,“这样的南京既熟悉又陌生,真是太美了!”

《航拍中国2》江苏篇刷爆朋友圈,美得“不像话”的南京让高空摄影成为话题。

想象一下如果能够漂浮在空中,你看到的南京会是什么样?

“南京老张”:腾云驾雾来拍你

“南京老张”,本名张健,是南京摄影圈里的知名摄影师,从2013年起就开始航拍南京,在他看来,500米高空看南京,那种美,惊心动魄。

“当观众不再需要从平视的视角中对遥远的美景进行脑补和想象,观赏体验就不一样了。‘上帝’视角下,影像更具视觉冲击,画面更加极致,大气磅礴的格局下,色彩层次和细节丰富度充满张力。高空中的景别让线条放大,腾空的距离越高,越能看到更立体的远方。” 张健对此深有体会。

航拍秘籍

张健还记得,自己在2013年开始尝试航拍时,不仅南京,全中国玩航拍的也不多。“很重要的是器材的限制。当时还没有无人机,是一种叫穿越机的机器,主要是航模爱好者收藏使用的,价格不菲,往往一两万元,而要用来高空拍照,还需要摄影爱好者自己往上面组装零件进行改装,如果加上镜头、专业的图传系统,那价格就更惊人了。而且当时没有直观的操作系统,需要手动开启镜头开始连拍,再把穿越机放上天,等落地后才能看到拍到了什么,要出好照片运气很重要。”

张健回忆,直到2013年,国内著名厂家大疆推出了精灵三代无人机,自带摄影镜头,还能用手机操控,方便上手,航拍爱好者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我记得当时卖一万四五吧,不便宜,但省吃俭用也想买一个。”

无人机到手后,激动的他连说明书也没看完,刚看了一个如何开机就兴冲冲地跑到南京眼试飞。“那天,天气很好,无人机升空后从空中看到那座桥,真的是,怎么说呢,太美了太壮观了,感觉汗毛都竖起来了的感觉!这是从平地上看想象不出来的景象。”

张健笑着说,当时无人机飞了十几分钟就没电了,开始报警,他这才想来自己还没学如何降落,而因为太激动,只捧着无人机和手机就出了门,说明书也没带,想临时抱佛脚都不能……“着急啊!后来无人机慢慢下降,我就大着胆子去拽,没想到还是摔在了地上,好在是‘肚皮朝上’,重要的镜头没事,桨叶当场报废……”

多年航拍经验,让他总结了一套“独门秘籍”:

飞行高度要根据建筑或者景点不同而设计,比如经常出现在他镜头中的紫峰大厦高度450米,张健就会让无人机先飞到高度最高值500米,再慢慢降下,根据光线和取景效果不断调整角度;想拍到著名的中山陵“倾城之链”全景,则需要保持飞行高度在400米以上。而无人机的天敌——高层建筑也是需要在航拍中高度关注的。“要想拍南京眼、保利大剧院、青奥双塔那一片的大全景,需要在河西中央公园附近的空中航拍,最佳高度是280米。而那周围有一圈高楼,经常有摄影爱好者的无人机‘阵亡’在那里……”

镜头说话

张健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0岁的时候,一场医疗事故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行走不便,然而镜头给了他另一双眼睛,无人机让他插上了翅膀,南京的美在他的挖掘下淋漓尽显。

从2011年爱上摄影,张健短短几年间买了12部相机、近20枚镜头,拍摄的照片更是存满了25T的硬盘,家里光硬盘矩阵就有5组。

他还记得自己买的第一部相机是尼康D5000,现在已经改成了红外相机,还在使用。最近,张健常用的是奥林巴斯pen-f,因为携带方便。

无人机他也买了4架,不停地更新着自己的器材。张健说,“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

如今,张健成了摄影界大V,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翻看他的摄影作品,就进入了一个赏心悦目的世界:南京的大街小巷、春夏秋冬——“上帝打翻了调色盘”“雨中漫步石象路”“粉色的秋天”,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凌晨六点的紫金山日出,傍晚落日余晖的长江码头,夜间灯火阑珊的紫峰大厦;北到六合向日葵花田、金牛湖,南到高淳油菜花田、乡间小镇,秦淮河畔、鼓楼下关滨江、建邺时尚CBD、玄武山水古迹……说他是南京图库一点也不夸张,张健笑着说,南京永远都拍不够。

最近几年他航拍镜头里的主角,有不少是新建的高楼大厦,“比如江苏大剧院、河西金鹰等等,我连续拍几个月,见证了它们是如何‘长’出来的。”

就是这样,张健的镜头印刻着城市崛起的速度,触碰着南京发展的脉搏。

“小飞”:爬楼党镜头里的诗和远方

晚上8点15分,拍完当天的例行照片,“小飞”终于有时间打开了话匣子。

“小飞”名气可不小,真名方飞的他用微博@小飞718的账号,从2015年底开始记录镜头下的南京,张张精彩,其中不乏刷屏之作。

身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的拍摄时间并不多,“早上五六点之前拍完,上班打卡,下班打卡,回家路上拐去拍照。”也因此他的镜头里更多的是清晨和夜晚的南京,朝气蓬勃的晨光,流光溢彩的夜色——一白一黑,一静一动,南京的日与夜,一座城市最烟火气的一面尽在其中。

“我痴迷熟悉的花草树木湖山、老街旧巷,也喜欢爬上高楼,俯瞰脚下钢筋铁骨的都市丛林。”

和航拍族不同,方飞俯看南京的方式是靠腿,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爬楼党。

解锁一个新天地

方飞拿起相机的时间并不长。

2015年11月,方飞带全家去灵谷寺。银杏很漂亮,他惯例拿相机给家人拍了游客照,额外多拍了些风景。回来随手挑了几张发微博。此前他是社交媒体编外人员,微博更新频率半年一次。没想到,几个小时后,这组图就被大V转发了,还有网友在微博跟他互动。这让小飞感觉很有趣。

摄影这个技能从此解锁。

方飞上班的地方在新街口,那里写字楼鳞次栉比。站在落地窗往外看,精致盒子一般的建筑,流淌其中的车水马龙……熟悉的南京城变成了一首跳跃着音节的宏大交响诗。

“高处看南京,真的完全不一样呢。”方飞这么想过。

解锁新技能的时刻再次到来。

2018年5月6日,一场平流雾席卷南京。方飞爬上了紫金山。

他激动地按着快门停不下来。

“我在云上……不,我在天上……我飞起来了!”方飞说,那画面,站在地面上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很快,另一个机会来了。

2018年11月底,一场大雾再次袭来。

方飞在50多层的高楼上拍下了漂浮在云海之上的南京城。

“那是怎样一种场景呢?”方飞思索了几分钟,“天空之城。”

你没有get到的南京

在无人机和航拍成为流行的当下,方飞的爬楼拍摄显得很特别。

“我对航拍没意见,航拍确实能轻松拍到好镜头,只是我享受在云端亲眼看见画面的时刻。”方飞觉得,航拍时摄影师虽然仿佛身临其境一样,靠着无人机飞在空中拍摄景物,但毕竟双脚还是站在地面上,是通过手机APP、电子传感器看到,和爬楼后,自己身在高处亲身俯看感觉还是不一样。

“好比你对着花丛拍,和你站在花丛中拍是不一样的。站在花丛中,你能感觉花瓣拂在脸上,花香充盈鼻尖,你和花有交流,你不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是你拿镜头在和它对话。”

为了和自己生活着的这座城好好聊聊,方飞格外关注天气。

因为在他看来,好图不是“遇到”的,而是等出来的。

“一张好照片,气象、机位、构图、摄影技术、设备都要具备。网上很多人喜欢的一张鸡鸣寺的图,对天气条件要求高,浓见度估计要达到15-20公里才能出来,而且要等到下午3、4点,太阳正好在背后的时刻。”

11月的明孝陵最美,秋风带凉,石象路每片叶子都漂亮,凌晨4点,光影有颜色,空气有水分,湿漉漉的黄叶铺了满地,秋天感扑面而来。

再往前推半个月,秋色最好的地方在前湖,去前湖一定要选择有水雾的清晨,湖面晕成平铺的水粉画,才能拍出晚秋的诗意忧愁。

方飞对天气尤为敏感,甚至成了南京气象志愿者,编号002号。

除此之外,这个曾经宅在沙发上对电视台各频道了如执掌的人,如今堪称精力旺盛、健身达人。

“爬楼嘛,总会遇上没有电梯的时候。”去山西路一栋楼顶拍日出,4点50赶到楼下。电梯要刷卡,白天可以跟着住户蹭卡,那个时间哪有人呢?方飞没有犹豫——时间不等人,错过就是另一天了。他扛起三脚架,一部相机和包里两三个镜头,一口气爬了上去。

他记得,那个楼有50多层。

方飞对爬楼这件事,是认真的。他甚至还做了一张表格,里面详细罗列了南京爬楼的经典机位,有100多个。

南京就是南京,不一样的烟火

为了拍照,方飞不开车,骑小牛电动车。

一次经过江宁百家湖,天空出了彩虹,斜斜地挂在桥边,美得像画。可是当他满头大汗左拐右拐找到车位把车停好后,彩虹早就淡了。

他痛心疾首,从此能不开车就不开车。

这么一个对镜头痴迷的人,也有自己的偏好。和很多大V喜欢拍河西、拍江北这样的新区不同,他的镜头更多地是中山陵、玄武湖、鸡鸣寺、夫子庙、鼓楼这样的市中心。

“因为家在瑞金路,又是上班族,活动半径五公里。”方飞笑着解释,这一圈,差不多也圈起了南京的精髓。

古鸡鸣寺挨着摩天楼紫峰,中间夹着平滑如镜的玄武湖,紫金山巍峨壮丽,中山陵庄严肃穆……南京城既时髦又古老,人文风景、山河景色全都安排得妥帖适宜。

“近年来南京老城改造、社区出新,镜头里也都能看得到。有时候在高楼上俯拍,那些老小区、老街巷出新之后变得精致讲究,拍出来后很多人还问我是不是国外,或者知道是在南京后会问是不是图像处理了,我都特别自豪地说,百分百原汁原味,南京就是这么美。”

站在高处,他拍下瞬息万变的城市风景。他的镜头就如同一支画笔,描绘着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

方飞镜头看到了太多,那些普通人因为睡懒觉、赶路、刷手机而错过的城市风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