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军事化管理学校(现代战舰空中美景【围观】海口开展军舰开放日等系列双拥共建活动 海口舰官兵细看“家乡”好风光)
荣光满载,踏浪“回家”
有“中华神盾”美誉的海军“海口舰”
于16日上午
抵达海口秀英港码头
开始对海口市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开展“舰艇开放日”等系列双拥共建活动。
17日,CCTV-1《晚间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
↓↓↓
双拥共建咏初心,海口舰载军民情。5月17日,海口开展军舰开放日、“荣誉小舰员”军事体验日、国防知识宣讲、海口舰官兵参观海口城市建设新貌等系列双拥共建活动,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海口舰的风采,同时也全面展现海口舰官兵的精神风貌。
海口舰官兵参观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梯田。
海口舰“回家”,军民欢聚的热情高涨,海口的点滴变化也牵动着官兵们的心。当天,海口舰官兵们参观了省博物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骑楼老街、冯小刚电影公社等地,品尝了海南特色美食,感受海口全域旅游的魅力。细看“家乡”好风光,“厉害了,我们的海口”,是官兵们共同的心声。
“太激动了,海口舰如此宏大壮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在海口舰举行的军舰开放日活动中,64岁的海口市民刘玲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军舰开放日,不少市民登上海口舰参观,他们都被这艘素有“中华神盾”美誉的“明星舰”惊艳。“男儿三尺剑,护国保边关”,70岁老先生王祥生参观完海口舰后,将两幅书画赠送给该舰全体官兵。
海口舰官兵当天还走进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南华侨中学,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宣讲课。
当天,来自海南华侨中学的15名学生也登上海口舰,参加“荣誉小舰员”军事体验日活动。海南华侨中学还与海口舰所在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建立合作关系。
城市更新 海口景色美海口舰官兵点赞椰城巨变海口舰“回家”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令官兵们既兴奋又感动。
17日一大早,官兵们从秀英港出发,参观省博物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骑楼老街、冯小刚电影公社等地,一路上的见闻深深地刻在了官兵们的心中——“厉害了,我们的海口!”官兵们心里由衷地点赞。
海口舰官兵参观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美好新海南 令人倍感骄傲”
“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17日上午9时许,在省博物馆,门口的这16个大字让刚走下大巴车的官兵们眼前一亮。随着看展览深入了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给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省博物馆是官兵们参观海口活动的第一站。官兵们专程来观看“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建设美好新海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展览分改革开放、生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社会民生4个展馆,以图片、实物、文字、图表、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记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海口舰女兵在给孩子们讲解舰艇知识。
“30年间,海南从边陲海岛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走进改革开放馆,仔细观看一张张生动的今昔对比图片,海口舰副舰长王育启对海南的辉煌巨变赞叹不已:“美好新海南,令人倍感骄傲和自豪”。
对于海口来说,入伍18年的老战士王育启有着一份特殊而温暖的感情。“2001年,我女朋友到龙昆南路的原海南师范学院念书,大学4年,我一有空就到这里来看她。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回到海口,真是很开心。”“故地重游”的王育启欣喜地看到,海口的道路更多更宽,路旁高楼拔地而起,整洁怡人的热带滨海花园城市景象令他格外喜欢。
海口舰上大屏幕播放视频让更多市民认识了解海口舰。
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在全国还是“优等”,海南的绿色发展受到官兵的关注。“走进生态建设馆,主基调为绿色,看起来很舒服,其中还有包括珊瑚礁、海沙、珍稀植物种苗等实景,海南自然之美看得见摸得着。”一位“90后”战士说。
国际旅游岛馆主打蓝色,使用海面图形与空中蓝天白云对应,呈现海南热带海洋特色。展区中还特别打造了帆板模型,吸引不少官兵合影留念。
绿水青山忆乡愁 海口旧貌焕新颜
官兵们来到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这条就是美舍河,纵贯海口南北,全长16公里,跨过了海口的三个区,流域面积68万平方米。”现场讲解员向官兵们介绍,新建成的凤翔湿地公园,就像是城市的“大客厅”。
海口舰官兵参观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走进公园,一副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蜿蜒的生态透水园路旁,满目是青青的大叶油草,还有荔枝、龙眼、莲雾等多种热带果树组成的“百果园”,处处是美景。美舍河边,流动的生态长廊,清风吹拂,水波荡漾。
官兵们走上公园内的空中栈道,不仅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感觉,还可以领略公园的自然美景。栈桥与地面最大距离为3米,空中栈桥总长约800米,连接凤翔公园各个小山包和观赏区。“空中栈桥为钢结构,维护成本低、安全系数高,钢结构隔段设置基柱,可以有效保护公园植被和山体。”讲解员介绍。
海口舰官兵参观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梯田。
“这个人工湿地有八级,真神奇。”面对官兵的询问,讲解员介绍,人工湿地是从生态学原理出发,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将土壤、沙、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基质,并栽种经选择的耐污植物,组成类似于天然湿地的污水净化系统。它对污水的净化功能,主要是由基质、高等水生或湿生植物、基质微生物三大要素组成的生物滤床综合作用下,达到净化河水的目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沿着公园园路行走的战士周文明牢牢地记下了讲解员说的这三句话,“以前这里是个大型建筑垃圾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大公园,城市更新真的了不起,海口变得更加迷人了。”
海口舰官兵在向参观者讲解。
在人工湿地中,紫色、粉色睡莲悄然绽放,每一块“田地”分种的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不同植物,在风中摇曳生姿。该湿地不仅好看,更实用,近期每天处理0.5万吨生活污水,远期将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尾水。
“一路上,官兵们主动问我,‘海绵城市理念’‘生态透水路面的好处’‘树木、花草的类型’等等,他们问得很仔细。”讲解员路恺说,这体现了海口舰官兵们心系“家乡”,对海口发展的热情关注。
参观骑楼老街 感受海口变迁
离开美舍河,官兵们来到骑楼老街。
作为城市的靓丽名片,骑楼老街不仅是中国目前保留最大的骑楼建筑,还是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透过老街,不仅可以倾听那些激荡人心的闯海故事,更能感受到海口的历史变迁。
海口舰官兵参观海口骑楼老街。
走在水巷口、中山路等火山岩铺就的青石路上,整洁的古巷伸向远方,一步一景,满眼古色古香。这里的建筑古朴,雕满图案的墙面、形态多样的女儿墙、充满闲情的露台、古色古香的门窗……看着洋溢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官兵们对海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海口骑楼老街作为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海口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逐渐形成了海口近代骑楼老街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
海口舰官兵参观海口骑楼老街合影留念。
路旁还有“正兴选铺”、“德兴布厂”、“会文书局”、“大亚酒店”……“没想到以前的‘老字号’都还在,名字很有味道。”战士周文明说。骑楼老街整个街区的传统业态仍旧保留,乐器店、手工业品店、家居用品店及凉茶店生意依旧红火,杂货、布匹、医药、书局等商业门类齐全,“原汁原味”的老街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市骑楼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坚持修旧如旧,匠心修缮,原汁原味呈现历史本色,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色,使置身其中的游客感受到了跨越时空袭来的历史芬芳。
当天,官兵们还兴致勃勃品尝了海南的特色美食,参观了冯小刚电影公社,感受海口全域旅游的魅力。
海口舰官兵走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政委讲述中国海军 亚丁湾护航故事国防教育宣讲活动座无虚席。
海口舰“回家”访问受到热烈欢迎,军民欢聚的热情持续高涨。17日,海口舰官兵走进海口市第一中学及海南省华侨中学,给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两校共有近1500名师生参加活动。
海口舰被誉为“中华神盾”。入列13年来,3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多次执行中外联合演习任务,出访11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5大洲3大洋,为我国海军赢得声誉。在宣讲会上,海口舰政治委员邹琰向师生们介绍海口舰的辉煌履历,荣立一至三等功各1次,2015年荣获“护航先锋队”称号。
宣讲中,邹琰播放了关于海口舰的介绍视频,向师生们讲述起自己的护航经历。在刚结束的第27批护航及出访北非任务中,他作为指挥舰政委,精心策划行动,准确把握外交政策,确保了护航“两个百分百”目标的达成和“真实亲信”外交理念的实现。他说:“亲历护航,不仅让我们拥有了国际视野,还使海口舰挺进深蓝的航道犁得越来越坚实”。
“看了介绍海口舰的视频,我既兴奋又感动。海口舰真的好壮观。舰上官兵们太不容易了,他们一年中200多天都在海上,‘以舰为家’已是常态。我真的很佩服他们。”海口一中高二(18)班的张诚致对记者说。
在实现强军梦的航程中,海口舰劈波斩浪,日夜奋战在波澜壮阔的亚丁湾海域,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海口舰舰空导弹区队长兼总士官长李卫华介绍了在亚丁湾成功驱赶海盗解救商船的经历。他说,每次成功解救商船,都会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李卫华表示,在国内,维护南海的主权,维护国家领海、领土的完整,是中国海军的职责。
被誉为“舰艇心脏守护神”的海口舰柴油机班长王东,在28年的从军生涯中,数百次完成重大任务。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也要尽全力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宣讲中,3位军人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典故、短视频、图片、数字等资料,通过朴实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性,勉励学生树立国防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海南侨中与海口舰签署军民共建协议签署协议现场。
5月17日下午,海南华侨中学与海口舰所在部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
在签订协议现场,海口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海南华侨中学校长汪娟介绍了该校近年来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肯定了双方开展共建活动的积极意义,希望双方不断巩固、发展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海口舰所在部队邱文生大校肯定了双方优势互补的共建做法,展望双方共建的美好前景。
祖国强大 国民腰杆硬“中华神盾”惊艳参观者“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国民的腰杆就硬了,外敌再也不敢欺负我们!”17日是海口舰“回家”停靠海口第二天,退休老军人李文春参观海口舰后深有感触地说。
参观者在海口舰上合影留念。
当天的高温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市民参观海口舰的高昂热情,白发苍苍的离退休老人、稚气未脱的孩童,纷纷登舰观看和拍照留念。“这是我们海口舰第一次向市民举办开放日活动,每天都有上千市民上舰参观。”海口舰一位负责接待工作的军官说。
64岁的刘玲,曾在海警部队和解放军187医院服役。“看过海口舰,我心情十分激动,海口舰的宏大壮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我们再也不怕外敌来犯了。”刘玲动情说。
海口海事局的李娜说,第一次参观海军军舰,看到海口舰舱内洁净无比,官兵穿着整齐、文明有礼,她为拥有这样高素质的子弟兵而欣喜。
海口舰开放日边检工作人员登舰参观笑容满面。
海口警备区在职军官危超曾在驻港部队股役,多次与驻港部队空军、海军进行过联合军演,他对舰艇的装备性能十分了解。危超参观海口舰后表示,一艘舰艇的作战能力,主要看它是否具有强大的防护能力,海口舰具有防空、反潜、反导、近距离防卫等各种能力,哪怕单独出海作战也完全具备区域防卫能力,不愧为“中华神盾”。
退休老军人李文春十分激动地说,他看到海口舰装备很先进、官兵素质很高,为祖国拥有这样的军队感到自豪。“军队强大了,国民的腰杆就硬了,外敌再也不敢来欺负我们!”
启梦海洋 筑梦深蓝海口15名中学生海口舰上体验海军生活
5月16日上午,迎着轻柔的海风,驰骋着万里海疆,海口舰劈波斩浪驶入海口秀英港,这艘日夜巡逻创下无数传奇的“海上蛟龙”回到了家乡,以真实而庄重的面貌呈现在家乡民众的面前。
17日,海口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来自海南华侨中学的15名学生踏上海口舰,不同于普通游客的参观,他们攀舷梯、入舱室、上甲板,同海军们一起用餐,在这里体验了一天海军的真实生活。“荣誉小舰员”的体验之旅,既鼓舞了学生们的士气,也燃起了他们心中神圣的海军梦。
5月17日下午,来自海南华侨中学的“荣誉小舰员”在舰艇上学习枪械知识。
练绳结 触枪支 体验海军真实生活
17日8时,海南华侨中学15名学生在海军官兵的引导下踏上海口舰。换上了海军服的少年们,站在舰艇的甲板上意气风发。
“荣誉小舰员”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绳结训练。海口舰是一艘驱逐舰,舰艇上的缆绳非常多,打绳结就成为战士们的一项必备技能。一根绳子在战士们手里,三下两下就变出了平结、水手结、圆材结等不同种类的绳结。
“各种绳结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比如在舷外作业时,我们需要在船的立壁上检修,把绳子系在舰艇的栏杆上,就要用到水手结;在捆绑木头、油桶等圆柱形物体时,就需要圆材结,这种结能增强摩擦力,更牢固。”海口舰吴班长向学生们详细地介绍绳结的用法。
海口舰展馆学生在军艺展区学习扎手绳。
来自侨中高一(15)班的学生洪瑞,在小组绳结比赛中以30秒打完4种结的成绩夺得第一。他说:“绳结技巧能运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学了很有用处。教官在演示的时候一秒不到就打好一个平结,这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除了学习绳结技巧,15名小舰员们还进行海军对外通信英语训练和轻武器拆装训练。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真正的枪支,摸起来不由心生敬畏感。”今年15岁的女生邢增如在拿起步枪时说。
在十几分钟的讲解之后,小舰员们拿起手中的步枪开始自主拆装。在比拼时,只见学生庄翔宇娴熟地轻扣枪背、推按插销,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步枪拆卸、组装的整套工序,得到了在场战士教练们的赞许。
海口舰展馆市民在体验轻武器装备。
同吃住 悟军魂 传承海军强军梦想
17日中午,15名小舰员们在舰艇的餐厅里与海军士兵们一起用餐,士兵们向小舰员分享了许多海口舰的故事。
“海口舰自2005年正式命名,并加入中国海军正式服役,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的亚丁湾护航任务,并多次‘零失误’完成实弹演习任务。”吴班长说道。
小舰员一边聆听着士兵们讲述海口舰的故事,一边为身处在这艘频频亮相世界深蓝舞台的舰艇感到自豪。“海口舰以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打造了一张靓丽的中国海军名片,今天的体验于我而言是很可贵的经历!”侨中高一(23)班的学生罗亲俊说。
海口舰展馆学生在参观海军服装。
在午餐之后,学生们在海军的房间里休息。“和战士们一起体验了他们真实的生活、工作环境之后,我愈发佩服他们的毅力和勇气。”“在海上生活还是很有趣的,环境和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在甲板上看一望无垠的大海也是一种享受。”休息时学生们讨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据悉,自组建以来,海口舰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眼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让“忠诚”的红色基因深植官兵心中。在海口舰上服役了7年的士兵胡班长说:“在党徽闪耀、党旗飘飘的感召下,海口舰的士兵们把个人梦融入强军梦,不管是现实威胁,还是关键时刻,我们都能打赢每一场仗!”
市民登上海口舰参观留念。
实操练 迎检阅 唤醒青年崇军精神
经过一天的海军生活体验和技能训练,迎着落日的余晖,15名小舰员们在甲板上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检阅仪式。
挺直的腰板、坚毅的眼神、紧握着枪的双手,在炽热的阳光下,小舰员们显得格外有军人的气魄。“作为一名革命军人,胸中就要时刻装着党,装着国家,装着使命担当!”当教官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即使脸上早已汗如雨下,他们也依旧站在原地执行着教官的每一个命令。
在国防知识展厅,市民正在穿戴舰艇救火装备,体验舰队官兵的辛劳。
“军人是默默奉献的事业,在神舟遨游时,在蛟龙入海时,在航母起航时,他们洒下的血泪与汗水或许永不会为人所知,但是这些是真实存在着的,更应被敬重和铭记。”学生林尤翔说,这次“荣誉小舰员”的体验,让从小对军事感兴趣的他再一次燃起了心中的海军梦,“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像海口舰上的每一位军官一样。”他说。
“通过‘荣誉小舰员’的活动,我们希望唤醒青年的崇军精神底蕴,‘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是对新一代军人的寄语,也当是对广大青年的寄语。”海口舰副政委严冬说。
仰望神盾。
军校老教授 书画送官兵军校离休老教授向海口舰官兵赠送字画。
“男儿三尺剑,护国保边关”。17日下午,海南省离休退休军官休养所的70岁老人王祥生,参观海口舰后,将两幅书画赠送给海口舰全体官兵。
王祥生离休前是某军事院校教授,几十年前他到海军某部调研时,听说了一件十分痛心的事情:当时我国海军驾驶的船艇在南海遇上美国军舰,喊话让美军军舰离开我国海域,哪知美军却回话说:“你们赶紧让开,小心浪把你们的船打翻!”“当时我国的海军装备十分落后,眼睁睁地受人家欺负,一点办法都没有。”王祥生说,他为这件事情难过了很多年,参观过海口舰后,看到我国海军精良的装备和优良的素质,他为此欢欣不已。
5月16日晚,王祥生得到可以上海口舰参观的确切消息后兴奋不已,连夜赶作了两幅书画:一幅为“雄风万里”的画作,另一幅为“男儿三尺剑,护国保边关”的书法。“海军官兵驾驶舰艇,长年驰骋宽广海洋,保卫着我国的边关,我这两幅书画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王祥生老人说。
海口舰的官兵收下王祥生老人这份独特的赠礼后,也回赠给老人一顶海口舰的舰帽和一枚舰币,以表达他们对老人的敬意。“这舰帽和舰币是十分珍贵的礼物,我一定好好收藏。”王祥生老人爱不释手地握着舰帽和舰币说。
海口舰军官临家门不回接待好来参观的父老乡亲很开心海口舰开放日众多市民登舰参观。
海口舰上的官兵中,有不少是海口籍,5月17日在舰艇上忙碌接待参观市民的军官王锋(化名),虽然随海口舰回到了家门口,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临家门而不回。
海口舰的部队长说,海口舰上有为数不少的海南籍官兵,其中又有不少是海口籍。这次海口舰“回家”,舰艇首长已安排海口籍官兵,在不影响执行任务的情况下回家去看望家人。
王锋的家在海口某镇,海口舰到达海口后,他及时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给父母。16日下午,他的父母专程赶来参观海口舰。“我父亲参观后表示,我国海军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让他很开心,为我在海口舰上服役感到很自豪。”王锋说。
部队长得知情况后,问王锋为何不请假回家看望家人。王锋说:“守岗尽责,是军人的本职。接待好前来参观的父老乡亲,虽然苦点、累点,心里却感到很甜、很开心。”
出品:海口日报新媒体部
来源:海口日报
记者:赵莎、曹马志、刘骄骄、李云川、刘晓惠
摄影:石中华、黄一冰、程志(见习)
编辑:符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