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山城步道logo(手绘空中美景图H5 | 手绘地图漫看山城步道)

  如果说山水是重庆的颜值,人文就是重庆的气质。在这座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里,有一种特殊的交通、文化符号——步道。

  一条条步道,留下的不仅仅是足迹,还贯穿着重庆人的记忆。大家边走边看,丈量山城之美,感受人文厚重……随着《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未来三年还将打造10余条300多公里长的高品质步道,“山城步道”的品牌越来越响,重庆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味道。

点击查看H5

重庆是全国有名的“桥都”,还是十足的“步道之城”。

山城步道,除了承载交通出行功能,还是人们漫步山水间,品味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每条步道都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条步道进行了走访。

南滨路滨江步道龙门浩段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特约摄影 钟志兵

记者实地体验 山城步道美不胜收

半山崖线步道 登山览胜探源一样不少

步道名片

  半山崖线步道,全长20多公里,主要串联平顶山文化公园、虎头岩公园、佛图关公园、鹅岭公园、李子坝公园及30个文化资源点,沿线散布有摩崖石刻、摩崖佛龛等人文景点以及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工业遗址文化等人文资源,是探访古渝之源、览胜母城之巅的好去处。

半山崖线步道。记者 罗斌 摄

  从渝中区到沙坪坝区,沿主城的半山崖线,形成了一条李子坝-鹅岭-佛图关-虎头岩-平顶山的公园连线,被称为半山崖线步道。这条步道有何特色?3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体验。

纵览城中山水 体验“人在景中”

  14日,小雨。佛图关公园的步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记者来到公园南门的观景台上,视线豁然开朗——嘉陵江穿城而过,嘉华大桥、渝澳大桥和嘉陵江大桥飞架南北;江对岸,江北的高楼鳞次栉比;山崖下,轻轨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鹅岭山脊、鹅岭正街、滨江路映入眼帘。

  绿树掩映间,从山上到江边,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城市山水画。人在山上,也在景中。

  继续前行,记者遇到65岁的市民胡顺凡(化名)。他家住渝中区健康路,经常到佛图关公园散步,他主动提出陪我们下山。沿着步道下行,江边的亲水步道和江面上建筑的倒影尽收眼底。

串联历史景点 深受市民喜爱

  半山崖线步道沿线有不少人文景点。比如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包含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5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佛图关公园内,保留不少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

  记者探访的第三站,是虎头岩公园。走在连接虎头岩和红岩村的山脊观光道上,空气清新,鸟鸣声声,让人心旷神怡。

  提起山脊观光道,家住附近云栖谷小区的张先明(化名)说:“这条路安逸!每逢晴天,我们都会来散步、锻炼!”

  随后,记者来到平顶山公园。这个公园有明清时代的“节孝牌坊”“忠孝牌坊”,还有书卷长廊、辛亥义军过境碑及玉兰寨等景点。站在山顶,可俯瞰沙坪坝区中心。

“灰空间”待开发 公交接驳需完善

  半山崖线步道虽然风景绝佳,但遗憾的是,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里存在步道标识缺乏、“灰空间”待开发、步道之间公交接驳需完善等问题。

  李子坝滨江路高架桥墩下,有一片尚待开发的“灰空间”,(即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灰空间”没有路牌、路灯。

  佛图关公园部分步道没有指示牌。如果没有胡顺凡这样的公园常客指点,游客多半会迷路。此外,山脊观光道临江一侧的墙上有小铁门,门内有路,向下步行20分钟左右可到红岩村,却没有路标。

  虎头岩山脊观光道,因施工变成了“断头路”。离观光道最近的石油路轻轨站,直线距离超过1公里。此外,平顶山公园圣泉古道的终点是小龙坎变电站,从那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需要步行15分钟左右。

南滨路滨江步道 “重庆外滩”名不虚传

步道名片

  南滨路滨江步道位于南岸区,背依南山,长20多公里。这条滨江路上不仅建有中国最大的滨江公园,还有法国水师兵营、美国使馆酒吧旧址、卜内门洋行、慈云寺、千佛寺等历史文物建筑。不时举办的美食节及国际马拉松比赛,让这里人气爆棚。漫步滨江步道,可以眺望渝中半岛,欣赏两江交汇的美景。

自1998年启动首次改造以来,经过20多年发展,南滨路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最爱的打卡地之一。这里的滨江步道又建得如何?3月中旬,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打探。

鸟语花香

仿佛走进绿色生态长廊

  南滨路那么长,哪一段滨江步道风景最好?记者问过市民后,从海棠烟雨公园出发,一直走到东水门大桥下。

  光听海棠烟雨公园这个名字,就很有诗意。记者看到,这个公园不仅有展示重庆民俗风情的浮雕“龙门阵”,还刻有大量诗词歌赋。

  海棠烟雨公园下方的滨江步道非常小巧,有些地方只有一米宽,部分道路还镶嵌了鹅卵石,走起来不打滑。

  步道旁树木青葱、江水浩荡,清幽的环境,使得这里成为游客扎堆的“宝地”。走入步道深处,仿佛走进了绿色生态长廊,青翠的竹林,逆水而上的轮船,温柔的江风,让人的心情变得柔软。

  这里的步道也是欣赏江城交融美景的好去处。渝中区高楼林立,东水门大桥横跨江上,“朝天扬帆”建筑若隐若现,耳边传来轻轨过桥时的呼啸声……南滨路滨江步道,鸟语花香,自然和繁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浮雕石刻多

各种文化异彩纷呈

  南滨路滨江步道还给人一个感觉,就是300米一个历史典故,500米一处人文风景,各种文化异彩纷呈。

  这里的步道上刻有许多“巴渝十二景”图案。据统计,重庆的“巴渝十二景”中,南滨路就有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等。

  从上海来重庆玩的游客徐强告诉记者,他对“字水霄灯”很感兴趣。据传,因长江、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处的水流,几经曲折相互迂回而形成一个酷似“巴”字的古篆体,故有“字水”之称。夜晚华灯初上,江面熠熠生辉,“宵灯”映“字水”,重庆夜景被冠以“字水宵灯”雅号。

  滨江步道上还有“峡江开埠”的雕刻。史料记载,1891年重庆开埠,龙门浩码头成为中国较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之一。来自西方的商人、货物、文化随着长江水逆流而上。当外来建筑风格与山地环境相融,形成了重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西洋建筑风格,加上巴渝文化、抗战遗址文化等如珍珠般散布沿线,使南滨路获得了“重庆外滩”的美誉。

  “米市街、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都是南滨路上的旅游新热点,我最喜欢的是弹子石老街。”刚游览完老街的游客黄先生告诉记者,老街把具有老重庆风格的“筑台”“悬挑”“吊脚”“爬山”等建筑呈现出来,让他觉得新奇。此外,南滨路上的施光南大剧院、杜莎夫人蜡像馆、长江当代美术馆、国际马戏城等文化地标,也让他印象深刻。

部分座椅破损

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在打探中记者发现,这条步道虽然风景如画,但也存在公共设施损坏、步道连接不合理、公交接驳需优化等问题。

  滨江步道上,部分椅子破损、多个垃圾桶破败不堪、个别地方有大便痕迹,多处堡坎出现开裂,空中管线乱牵乱挂,部分电线甚至垂在行人上方。

  与其它地方的连接也不太合理。比如东原1891综合体与滨江路后排社区步行连不通,导致居民去南滨路步道休闲要绕行。

  公交与轨道的接驳需加强。正在南滨路等车的市民李响(化名)告诉记者,虽然南滨路上有338、373、T040等公交线路,能到磁器口、湖广会馆、洪崖洞等景区,但他更希望能从这里坐轻轨到主城其他地区。“从这里去铜元局要绕很大一截路。听说南滨路至铜元局轨道站之间的步道正在施工,希望早点完工。”

缙云山步道 风景这边独好

步道名片

  缙云山步道位于北碚区,长约25公里,有区行政中心北侧缙云山健身梯道、云开路缙云山索道站、城北缙云路3个主要入口。沿线串联了缙云寺、绍龙观、白云观、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群(刘伯承旧居、邓小平旧居、贺龙旧居)等历史文化遗迹。缙云山步道风景优美,负氧离子丰富,沿途不仅可以眺望北碚老城,同时还可感受自然和人文之美。

  3月17日,记者探访缙云山步道时,刚好遇到“重庆北碚缙云山国际森林山地马拉松”举行,区行政中心北侧健身主梯道入口位于赛道内,不允许进入。重庆日报记者便从城南大学科技园(简称大科园)入口登山,前往白云竹海。

  大科园入口山势较缓,步道两旁大部分是菜地,沿途可见油菜花、桃花、梨花,空气中弥漫着农家肥的味道。

  上山途中,记者遇到三三两两的市民,有的拎着山泉水,有的提着在农家乐买的红薯。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探寻自然,“知道那是什么菜吗?”“哇,原来胡豆是这样长的!”登山健身的同时,寓教于乐,大人小孩都开心。

  拾阶而上,山势渐高。步道两侧的菜地渐渐消失,步道两边是茂密的树林,空中盘旋着各种鸟儿,虽是白天,仍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幽静。

  继续前行,步道成为松林、竹海里的绿色长廊。白云竹海附近,有不少古人和近代名士的题刻,把人的思绪带去“诗和远方”。

  总体来看,缙云山步道算得上风景这边独好,美中不足的是配套设施简陋。

  比如,大科园入口上山的步道几乎没有配套设施。当记者行至与主入口步道交汇处,才看见两个厕所。稍好的一个有桶,里面装着水,另一个厕所没法冲洗。

  大科园步道与主入口的步道交汇后,出现了一些石椅、石凳、垃圾桶。部分石椅已损坏,上面还有青苔、泥土或积水,垃圾桶也很简陋。

第三步道 品尝老重庆“味道”

步道名片

  第三步道位于渝中区,长约3公里,沿线有山城巷、厚庐、法国仁爱堂旧址、第一水厂水塔、菩提金刚塔、抗建堂、市中山医院等历史文化遗迹,是重庆城市山地建筑的袖珍博物馆。

  根据导游图介绍,游览山城步道有两条路,呈Y字形状。一条路是从山城巷—厚庐—仁爱堂—领事巷(暂不通)—通远门;一条是从山城巷入口—厚庐—栈道—第一水厂巷(暂不通)—菩提金刚塔—抗建堂—中山医院。

  3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中兴路出发,本想两条道路都体验一番,却因部分道路不通,走的是山城巷—厚庐—栈道—仁爱堂—菩提金刚塔—抗建堂—中山医院一线。

  刚进第三步道入口,记者就看到两块黑色牌匾,其中一块是关于天灯巷的介绍。1900年,法国传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灯巷,1972年更名为山城巷。

  从山城巷往左,沿着石板拾阶而上,步道上方的小吊灯和黄桷树让人倍感亲切。再往上走,就是厚庐。

  厚庐是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蓝文斌师长的官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石砖结构,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点。

  这条步道上还有不少美食。比如第三步道老火锅,老板是当地原住民,曾宣称只接待七桌客人,必须提前预定;再如啥子巷巷大汤圆,自称是四代人传承的老重庆味道。

  走过厚庐后,记者来到一个分岔路,路的左面是悬空栈道。站在上面不仅可以看到滚滚车流,还能欣赏到南纪门轨道专用桥(在建)、重庆长江大桥及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的雄姿。栈道后侧,是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重庆九开八闭之门中的金汤门就在这附近。

  栈道右方还有个小门,门背后是仁爱堂。1902年法国人创建“仁爱堂医院”,1944年改名“陪都中医院”,它是重庆第一中医院的前身。从残垣断壁中,依稀可见它当年的风采。

  走完栈道,记者穿过一条车行道,来到菩提金刚塔。不少重庆人划拳时常说的酒令“两路口涨水,七星岗闹鬼”,就与它有关。

  上世纪20年代末,重庆将市区的范围扩大到通远门外,需要清理当地的坟山。1927年至1933年,共迁坟43万多座。为安抚民众情绪,1930年在通远门外纯阳洞旁建成了菩提金刚塔。

  离菩提金刚塔不到300米的地方,是藏在小区中的“抗建堂”。“抗建堂”的名字取自抗战时期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圣殿”。

  参观完“抗建堂”后,记者来到导游图中第三步道的终点中山医院(现人民医院)。陪都时期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就设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建筑里。

  第三步道给记者的印象是,老重庆的味道浓厚。不过,道路标识缺乏是它的最大缺点。

  导游图显示,从仁爱堂往上走可以到第一水厂巷。1932年重庆建设的第一座自来水厂位于此地。遗憾的是,由于上方是断头路,记者无法再往前走。

  同样难找的还有菩提金刚塔。记者几上几下,经居民“点拨”,找到了藏在小区和树木中的菩提金刚塔。

  “抗建堂”也没有路标。实际上,“抗建堂”藏在一个小区里,从外面根本看不见。

山城步道需完善的共性问题

  一是网络系统不健全,部分地区绕行严重,与轨道、公交站点的“最后500米”联系差,安全性、舒适性不够;

  二是沿线体验感差,功能单一,缺少有活力的交往空间;

  三是步道与自然山水资源衔接不紧密,既难望山也难看水,通过性强,驻足性差;

  四是对步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文化资源被阻隔、被遮挡,闲置破损。

记者:曾立 申晓佳 廖雪梅

编辑:柏云辉

校对:王君

审核:汤寒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