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哲学思辨与议论文写作二十课(空中美景作文2022高考押题Ⅰ哲学思辨寓意式漫画作文《“好高”不可“骛远”》)

【金题回放】

看图,完成下面习作(2022·江苏南通·高三期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题为漫画式材料作文题,包含着明确的任务指向。解读漫画的内涵,要抓住“画面内容”与“文字提示”。画面由两个人、一高一矮两座山和架起的登山梯构成。左边的山矮,人力能够登上峰顶,所以山顶那人能看到远处的风光并乐得手舞足蹈。而右边的山要高,登山梯的长度有限,所以无论这人如何攀登也不可能到达峰顶,只能止步于半山腰,且因视野被山腰所阻而所见有限。“高山”喻指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登山梯”则暗指人的实际能力。实力不够,就无法实现太过高远的目标。

画面下的文字是重要的提示语,揭示了漫画的寓意。“站得高望得远”是一个生活常识,也包含着简单的人生哲理,常被人们用来励志;但个人能达到的高度并非随心所欲,要受到个人条件和实际能力的限制。

具体行文要体现出思辨性,可围绕“目标的制定”“奋斗和目标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进行思考,注意结合新时代背景和新时代青年的身份,论述年轻人既要有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也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1.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

2.只有目标“接地气”,奋斗才能显成效。

3.奋斗,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4.年轻人做事切忌好高骛远。

【写作示范】

“好高”不可“骛远”

俗话说得好,“高度决定视野”。人站在什么位置,直接影响到所见的风景。若于平地远眺,顶多看到天际隐隐约约的一条地平线,视野里一片荒凉。站得低,还会被高山所阻,目力所及,终是一无所有。所以,大凡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借“物”,登高望远则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登高果真就能望远吗?先不妨自我审视一番,自己“梯子”够不够长;若是不够长,势必被困于半山腰。李白梦游天姥山之际,能“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但那终归是神游,是梦境而已。真实的生活实例,当你滞留于山腰时,目光被山腰所阻——除了感叹好大的一堵“山墙”,人狭窄的眼界又能看到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正面看不见,回首不就成了?但在同样的高度,站在山顶的人能360度无死角地“游目骋怀”,而你却只能别扭地顾视背后的“一方天地”。故,登山之人大多是冲着山顶去“一览众山下”,而非困于山腰“自欺欺人”。

而且,“梯子”有长短,人力也有尽时。即便“梯子”足够长,但若是“力有不逮”,亦是空有“凌云”之志,徒呼奈何!华山“长空栈道”的梯子够长吧,游人中又能有几人不借“扶手”,纯粹凭个人之力登上华山之巅?

山的高度,有时我们人类可以尽情遐想,却并非人人可至;因为太高远的目标,反倒易令人一事无成。目标既为目标,须在自己实力及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好高骛远”。

青年人有激情,有理想,有抱负,那是好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青年人大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好不快哉!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最容易被青春的热血烧红了眼眸。我们以无比渴望的眼神紧盯着“好高”不可“骛远”,并在心中浪漫地构画。我们豪情满怀,踌躇满志,向着高远之地进发。但我们就是欠缺那么一点“自知之明”,我们盲目错估了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而事实上,并非心有多高,天就一定有多大,我们奋斗目标的确定都要切合自身实际。“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道理。从实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既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也要考虑周围的客观环境和具体的情境。

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很远,伟人就是那座高度适宜的山;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能领略文明发展大潮中澎湃的激情,而时代前沿同样是一座高度适宜的山。

选好一座适合我们自己的山,勇敢而理智地去攀登,我们必将领略到那世上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