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大环线太累了(嘉峪关机场空中美景青甘大环线之旅随笔)
我们三个期待已久的西北之行终于实现了。
为了不耽误第一天的行程,早上四点就起床赶飞机✈️。
因为今天的早起,让我看到了一幅如油画般的美景,犹如佛刹,美不胜收,刹那间在心里就烙下了印记。
到达机场,出行的人还不算少,从第一道检查到登机口,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飞机提前十几分钟起飞了,呼啸之间已在云间,透过机窗向外眺望,闯入眼帘的是湛蓝渐变湖蓝色犹如蓝宝石般干净的天空之镜,洁白的云彩就像镶嵌在蓝宝石上的点缀,把天地一分为二。
随着飞机不断的上升,穿过云层,稳稳的在云层上方向前划过,但那一抹蓝就像打翻了调色盘洒落而下,幽静、干净。层层叠叠的云彩如烟雾般快速的向后飞逝,每朵云彩形态各异,变幻莫测,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腻游,放眼望去,就如看到了南北极的冰川世界。
到达西宁出机场,像深秋的一股凉气悄然而至,没有了往日的闷热,司机接上我们就赶往青海湖。路上带我们去吃了午饭,一个不错的小店,菜品都很有当地的特色,味道也很不错,特别是他们手工的酸奶,很好吃,和平时在超市买的口感一点不一样,让我们三个边吃边感叹了一番。
饭后继续赶往青海湖,一路两侧群峰起伏,雾蒙蒙的把山顶蒙上了一层面纱,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低眉垂目让人无法全观,因下小雨的原因,每座山头都隐藏在了天色雨幕之后。短暂的在湖边外侧牧民的油菜田处等待雨停。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刚察县、共和县及海晏县交界处,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由于后期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由于是雨天,就没有再选择从正门进入青海湖,直接从牧民开的小道前行,一路走来,又是另一番景色,小路两侧不知名的小花一簇簇的在雨中盛开,紫色、黄色、白色交错在大地上,每一种颜色都显的那么干净、那么的艳丽,可能是因为气候原因,花儿都是那种很低矮的,但生命力看着却很顽强。
纤细的枝茎带着强大的生命场,赋予了后期百花的争艳,每朵花儿都皎洁饱满,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在雨中揺弋,紫⾊的花是有多个六瓣的小花组合而成,每朵小花花心向上凸起,纤细的花蕊⾼⾼地翘起,在风雨中舒展,淡黄⾊的蕊头微微晃动,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还有⼀株茂盛不知名的花,花朵都是丝丝的条状向下垂落,花心成褐紫色,微微随风向丝绒般飘荡,那样的随意、那样的自由,让人心生羡慕。
黄色的花犹如⽆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清风吹过,随着阵阵细⾬飘落,每朵花瓣就像沾染了露水的蝴蝶翅膀,铺满了旷野。
白色的花在低矮的枝头怒放,颜⾊是那么浓,那么纯,还带那么的一点点紫,干净和绚丽交织着。
离湖边外侧的浅滩,有很多不知名水鸟在觅食,叽叽喳喳的叫着,像在欢呼。
我们迎着风顶着雨,来到了青海湖边,带着寒气的风瞬间让全身体会到了寒冬,我们三个抱着膀子,瑟瑟发抖着在湖边欢呼着、跳跃着 。
湖面上空乌云压顶,湖面碧波荡漾,随着风的推动,如海浪般的湖水奔腾着向湖边涌来,还带着阵阵的呼啸声,偶尔还有零星的几只海鸟低空从湖面掠过,不畏风雨。虽没有晴空下青海湖景色的壮观,但也欣赏到了风雨中青海湖的沧桑沉淀,湖对面的山体已掩藏在了乌云雨幕后面,影影绰绰屹立在那里上万年,守护着青海湖的变迁。
从湖边返回车上,顺着青海湖继续前行,赶往下一站茶卡盐湖,今晚要住宿在景区附近,一路走来,湖水的颜色也在变化中,有一处还看到了浅浅的紫色,两侧苍翠的群⼭重重叠叠,映照在云雾间,无法目睹它全貌的壮观,但还是能在雨雾中看到群峰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向朦胧的远⼭眺望,整座山都笼罩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烟雨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笔淡墨抹在了雾色的天边。
山脚下一块一块的油菜花,在翠绿色山体的映照下,黄色更显得明亮,细雨丝丝绵绵,油菜花在雨水的滋润下,惊艳了青海的夏天。雨中的油菜田,飘然美丽而又生机勃勃。雨水沐浴在每一根径上顺势而下,花朵花苞却挂在顶端绽放着它的娇艳迷人。
随着车子的前行,两侧的景色飞逝向后掠去,以往抬头就能看见的碧蓝天空,却被乌云遮蔽,就在转眼的刹那间扑捉到了乌云间的一抹蓝,就像在天空中撕开了一个口子,又像一个俏皮的孩子偷偷的睁开了一只眼睛。
山坡上到处都是牧家的羊群、牦牛群,它们成群结队悠哉悠哉的吃着属于它们的美食,对旁边呼啸而过的车辆都懒得抬头看上一眼。
傍晚时来到了茶卡住宿的地方,我们三个就踏着暮色,吹着凉风,悠闲的在景区附近的小路上欣赏着晚霞,看了看傍晚十分的茶卡和人土风情,无意中还看到了远处一抹彩虹,吉祥的预兆,预示着明天晴空万里。
第二天早起,司机把我们送到了景区,我们坐大巴辗转景区内的小火车,再坐小火车到达景区的各个景点。坐在小火车上欣赏着两侧的景色和湖蓝色的天空,白云朵朵,也很惬意。偶尔还能听到两侧芦苇处有鸟叫的声音,清风吹过,芦苇荡出了莎莎的声音。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乌兰县茶卡镇,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最东段、茶卡盆地西部、祁连山南缘新生代凹陷的山间自流小盆地内,南面有鄂拉山,北面为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
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被誉为柴达木盆地东大门。“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也就是青盐的海。
茶卡盐湖四周群山环绕,因气候原因,山顶常年积雪,平静的湖面却像镜子一样,把雪山倒影在湖面,反射着令人陶醉的天湖一色的景色,盐湖与雪峰交相辉映独特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天空之镜”。
碧波荡漾的湖水如蓝宝石一般的沁人心扉,湖底洁白的盐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的光,和低悬于天际的白云交辉相应,分不清是盐更白还是云更白。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一阵风吹来,看着湖面波纹掠过,感觉自己头晕晕的不敢前行,站在原地,看着周围的游客在湖间行走,五颜六色的服饰,形态各异的都在摆拍,他们宛如在画中游,不自知的情况下,自己也成了盐湖的一道景色。出来盐湖景区,我们因为好奇咸的冰激凌是什么口味,就决定买了尝尝,拿在手里淡蓝色的冰激凌有点不舍得下口,轻轻的用舌尖舔了一下,微微的咸,还不腻,挺好吃的,就这样三个老阿姨像三个孩子一样,吃着冰激凌上了大巴车返回,在车上一个娃娃眼巴巴的看着我们吃 但又不能把这份美味分享给他。
到了大巴车停靠点,司机接上我们就赶往了大柴旦的翡翠湖,听司机说比茶卡盐湖还要好看,就这样带着一份期待的心情走在去翡翠湖的路上,两侧的景色也逐渐变的荒凉,远处的群山呈现灰褐色或褐红色,崖峭壁陡,岩石裸露,整个山脉没有肥沃的土质覆盖,也没有花草树木生长,山脚下也成了带着沧桑沉淀的戈壁,显得单一的植物在那炙热缺水的戈壁滩中顽强的生存着,为那苍凉的大地添了一抹颜色。碧蓝的天空却在这茫茫戈壁上空渲染着它的干净明亮,厚厚的云彩低垂在空中,仿佛伸手就能够得,形态各异,变化莫测,有些云彩的边界还自带一圈光环。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翡翠湖,第一印象是这个景区还在开发中,条件设施还不算成熟。
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大柴旦独特的盐湖风貌,也是海西州第三大人工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盐床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与湖里的盐花交辉相应,调色成碧绿焕彩的翡翠景观。
形态迥异、深浅不一的盐池宛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茫茫戈壁中。
站在湖边,就能看到宛若镜面般的湖面倒影着蓝天白云和皑皑雪峰,宛如仙境。淡青、翠绿、深蓝交相映辉,就像天宫遗落在凡间的瑶池,更像一抹重彩挥洒在戈壁滩里的一幅幅油画,让人遗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每到一处盐池,我们就会发出内心的感叹,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也入乡随俗的拍了照片。
每处盐池都能独自成景,翠绿色的湖水在洁白无瑕的盐粒衬托下,更显得透彻干净,如翡翠般的湖面微风吹过时,波光细细的湖⾯上,像给⽔⾯铺上了⼀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像被揉皱了的绿缎,煞是好看。
深蓝色的盐池宛如蓝宝石般在阳光的照射下,清亮的湖⽔发出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样,让人们迷失在那幽静的蓝色中。
还有几处盐池,淡青色的湖面,就像丝绸⼀样柔和,微荡着涟猗,不自觉的伸手想要去触摸那份温柔,谁知却搅乱了一池清水的旖旎,一圈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
每一处盐池的周边,都有盐的结晶,形状各异,宛如一朵朵洁白的圣花,在湖水的洗涤下,晶莹剔透。
从⾼处俯瞰,一处处的盐池烟波浩渺,轻轻絮语,向人们诉说着它的魅力。
这里还是一个充满爱情的地方,一对对的新人,在这里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永久甜蜜,把他们的爱情和美景刻画在了一张张照片里。
天色将晚,我们为了看盐湖的夕阳,就放弃了坐游览车返回,徒步走在盐湖的小路上,一边走一边欣赏夕阳西下的壮观美景,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空薄云朵朵,火红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映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是那么悠然美丽。
绚丽多彩如胭脂般的晚霞与洁白的盐层交融在一起,是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盛景,盐层温情的拥抱着红霞,尽情的如在宣纸上流丹。湖面在晚霞的映照下,就像仙女的长裙,曼妙多姿,真的是微风落于晚霞,晚霞散落人间。夕阳照在波纹粼粼的湖面宛如画家创作的绚烂多彩的画作,也为蓝天上千姿百态的白云渲染了艳丽的颜色。此时此刻真想在这暮色下,静静的坐在小路边观赏那落日晚霞,让心安住当下。
满天彩霞牵着我的思绪飘荡在云端,任由它在那一片瑰丽神奇、色彩斑阑的霞光中飞驰,就像长了翅膀飘浮于彩云之间,穿行于仙山琼阁之中。
随着天色渐暗,晚霞收起了他最后的霞光,消失在了群峰背面。
从翡翠湖出来,我们直接去了酒店,准备在大柴旦住一晚,明早再出发去甘肃敦煌看莫高窟和月牙泉。早上起来吃过早饭,我们就向甘肃出发了,一路走来的景色还是茫茫戈壁,沧桑荒凉的景色延伸深处,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野骆驼。在去甘肃的路上,我们路过一段所谓“最美公路”的地方,司机告诉我们可以停车拍照,我们三个老阿姨就像三个孩子一样兴奋的各种摆拍 一个向上跳跃的动作,把我们三个累的气喘吁吁 不负我们的辛苦,最后倒也抓拍到了好的照片。
到敦煌的时候下午四五点,我们三个把行李放到酒店,就顺着街道随意的溜达,城市不大,很干净,人口少,街上没有内地城市的喧闹和拥挤,处处彰显着宁静和散漫的节奏。司机提前给我们买了晚上九点的演出《又见敦煌》!因为离住的酒店不算太远,我们卡着点让司机送了过去,到了演出的地方,大厅里已经站满了人,顺着灯光看去,就看到一个台子上有工作人员在做人物介绍,灯光每转一个地方,就代表一个人物的自述,这样的介绍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更能看懂接下来的演出,人物介绍完,灯光又把大家带到了一个大厅里有很长T台的地方,台面上铺着厚厚的细沙,T台两侧挨着墙面的地方,也是长长的台子,不同的是台子上面站着穿着古代服饰的人物,演员们的表情动作都在定格中,突然灯光暗了下来,震撼响亮的音乐突起,一下把大家的情绪感官带了出来,当我看到一个一个穿着古代服饰的人物走上台子时,就像来自远古的呼唤声中渐渐被带往遥远的过去,就那一眼像穿越了千年,穿越了时间的束缚,划破了岁月的拘禁,心一下就融入到了场景中,眼泪就那样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不知为何而流,但那一刻的心情是喜悦的是激动的,整个人就像随着那个场景回到了千年已不在当下,犹如身临其境。短短十来分钟的演出,没有太多的语言和剧情,但很震撼人心。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了另一个演出场景,故事情节是围绕藏经洞从发现到失去里面的经卷展开的,对国宝的流失有遗憾有懊恼,也有一种无奈,这是在那种动荡年代的无奈。
剧情演到国宝流失海外,莫高窟内的菩萨显灵时,菩萨对敦煌人说:“这不怨你们”,又对王道士说:“这也不怨你,来,让我看看你......”,只见王道士哭喊着向菩萨忏悔:“娘诶,菩萨诶,祖宗诶”。剧情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现场那么多人,没有一点点喧哗,一个个都像入了剧情,成了其中一个,墙壁上出现的每一位菩萨,都是那样的慈悲,慈悯的俯视着芸芸众生,我泪眼婆娑的看着每一位菩萨,真的分不清是在看剧还是真的到了佛刹。
在一个长廊边角角上演绎着一个被负心丈夫遗忘的栗特女子米薇的故事。她被丈夫遗弃在漫漫黄沙的敦煌,她只能写信诉说着她的思念,诉苦为了他,她现已苦苦等了三年。时过千年,米薇的信被斯坦因找到,并收录在大英博物馆里。埋藏黄沙下的故事重见天日,却又被风沙埋葬。
另一侧演绎的是莫高窟壁画上的供养人,在千年前,他们把自己和家人的容貌永久留在壁画上,历经千年而永存。时过千年,他们的脸,手,臂膀在风沙的侵蚀下渐渐变黑。他们美丽的容颜怎能抵得住千年的变迁。
来到另一个演出场景,总算能够坐下渐渐赏识。整个剧场像放满书本的书房,西晋的索靖将军,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出现在大家面前。故事情节围绕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派人到朝廷汇报,十队人马,突破艰难险阻,最终只一人到达大唐的悟真和尚。可以想象在当年,从敦煌到大唐京都,需要经历怎样的艰辛。唐宣宗听到丝路已通,点着了满城的宫灯迎接这位使者,但却挽救不了死于战场,风沙之中的将士,也挽救不了那十队人马。历经千年,这些辉煌早已被吞没在前史长河里。宫殿已不在,人物已逝去,留下的遗址也是墙瓦破损不堪。历经着风雨,经历着沧桑。谁能抵得住着千年的变迁。
汉朝,晋朝,唐朝,明朝,清朝已不再,那些人物也被黄沙埋葬。可是他们的精神却闪耀在丝绸之路上。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经历了千年。
演出结束走出剧院,内心的震慑却未平复。“一千年究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真的是一眼千年,千年转瞬间。
第二天早起我们吃过早饭就向莫高窟出发了,莫高窟也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敦煌。洞窟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莫高窟大部分洞窟都是以家族式个人建窟塑像,有的是官府和百姓集善款而建。
为了对洞窟的保护,只是选择性的一部分开放供游客参观,不允许拍照录像,我们这次跟着导游参观了八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他们各自的特色和年代,虽从初建到现代都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来修复这些洞窟,但也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很多佛像都是残肢断臂,甚至有些佛像没有了头颅。但那怕这些佛像是残缺的,千年来也没磨灭掉每尊佛像的庄严,每尊佛像都是面目庄严,慈眉善目,见到就心生欢喜,诸佛、菩萨在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的环境下经历了千年,只到今天广为世人瞻仰,难道这不是佛在等有缘人和他们结缘吗?每看到一位佛、菩萨像,就能感觉到佛、菩萨用慈悲的目光柔软缱绻的注视着每一位来瞻仰的游客,面露微笑,像是在说:“我等了千年,只为你们的到来”。
我们随着导游参观了有莫高窟标志九层塔的96窟,里面是一尊巨大的弥勒佛泥塑造像,佛像高71米,具导游介绍说他是仅次于乐山大佛的中国第二高佛像。据称也是依照自称弥勒转世的武则天女皇的样子造的,所以身作女装。因为佛像正在加固修缮中,佛像周围都是钢架,游客又多,导游只短暂的停留就带着大家向下个洞窟而去。
让我印象深刻的洞窟是佛涅槃的那个洞窟,整个窟室跟别的不同,全然是在棺椁之内的造型,据窟内《大唐陇酉李氏莫高窟修功德碑记》记载,此窟为陇酉望族李大宾铸造建成,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主尊造像为佛涅槃像,长14.7米。这身大型的涅槃像为石胎泥塑,清代对其表面进行了重修。此窟平面纵长方形,拱形顶,形似棺椁,人们也称此窟为涅槃窟。围绕如熟睡般涅槃的佛祖,是一群菩萨、罗汉、僧众和我们这些来来往往的游客,各自表情不一,据讲解介绍这些不一样的表情关乎各自修行深浅和对佛法造诣的程度
藏经洞也是我这次参观最想了解的洞窟,通过《又见敦煌》的演出我知道藏经洞有5万多件文物,这么多的文物我一直以为藏经洞很大,直到导游带领来到藏经洞才发现不是,藏经洞其实很小,只有十几立方米,还没我们平时住的房间大。洞窟内除了一尊出家人石像外已没有了所为的经卷。如今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物中超过五分之四流落海外,被分藏于英、法、日、俄、美、印度、丹麦等十多个国家,国内仅存不到五分之一,具介绍国内的大部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真的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不起眼的洞窟,隐藏了那么多珍贵的经书,遗憾的是在那样的年代,珍贵的文物没有能很好的保留下来,大多流落在他国异乡,但从佛教的教义来理解,个人觉得也不是坏事,因为佛法最根本的阐述就是众生平等,他国众生得到这些佛经,也是他们和佛有缘,为他们种下了一个种子。等到种子成熟时,他们也会广传佛法渡脱众生
接下来的参观每个洞窟里的佛像不同,年代不同,导游一一做了介绍,在这里不再逐个描述,为大家留下一个念想,与未来也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和这里的佛结缘。
每个洞窟的墙壁,窟顶都有精美的壁画装饰,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壁画残缺不全,但还是能从这些残缺的壁画中看到当时初成时的精美绝伦,有些保存完好的壁画,颜色鲜艳,人物清晰。特别是壁画中各个飞天的画像,动作表情各异,衣裙飘逸,环佩钉珰,似不经意间就能听到那清脆的声音。莫高窟始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至元。但是比较繁盛的是隋唐时期。所以,大部分泥塑及壁画造型都颇具隋唐风格。这些壁画和佛经的内容,包罗了壁画本身、画者和捐画人三个层面的丰富交错的故事,通过绘画的方式在这些石壁上描述了西域各个历史阶段通商交流的社会状态和时风世俗,无疑是对后人了解历史的一些补充。莫高窟每个洞窟的壁画、塑像背后都有他自己的的故事和历史的印证,想要彻底了解透澈,经年历月都不够,但如果以走马观花浏览的方式,3小时足矣。每个洞窟内的壁画都散发着古朴的光华,因为时间问题每一幅壁画内容无法在此细观赏,但是整体那种史年之色,却是如今调色板很难描绘的色调,透着那份曾经的繁华和现今的落寞,依然给人内心无限的震撼。遗憾的是,很多色彩变得乌黑,甚至墙皮脱落,致使其中一些佛像不再完整,由于莫高窟壁画历经史年长久,好些地方壁画是后世覆盖再画的,多的地方达三四层覆盖。遗憾的是后人为了观览下层壁画,采取了破坏性的挖撬,此种行为不知是对是错。但看到画壁上的凿印,实在痛心。
参观完八个洞窟,就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又去参观了洞窟对面的敦煌石窟文物研究保护陈列中心。那里有对丝绸之路的介绍,对发掘出来的部分文物的介绍,有佛像建造的材料介绍,壁画颜料介绍,还有仿制的部分洞窟供游客了解。自从在中央电视台看过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记录片,一直内心向往着亲自来这里看一看,今天圆满了心中的夙愿。
从洞窟出来我们就直接去了月牙泉,又是一处我内心向往切神秘的地方,到达景区我们买了骑骆驼 的票,就跟着驼队顺着沙丘上走过的小路悠悠荡荡的出发了,由于恐高的原因,我对骑马骑骆驼内心是恐惧的,坐在骆驼背上,没有了欣赏风景的心情,只剩下双手紧紧抓住驼具的扶手,心里揪着想赶紧走完,两侧的风景都是匆匆的一瞥而过,实在是遗憾,却又无可奈何,怎么都征服不了心里的恐惧,特别是驼队顺着沙丘一侧走时,旁边就是像悬崖一样的高度,那种恐惧让我抓着驼具的手,都微微出了汗 ,但大漠孤烟的美景还是值得不怕骑骆驼的游人走一遭的,湛蓝的天空,白云几朵变化无常的在这一片蓝空下云卷云舒,甚是自在,看着看着都想自己也是其中的一朵,伴着微风傲游在那纯净的烟雨蓝波中。
从骆驼上下来,心里终于感觉踏实了,回头望去,又是一队队的游人骑着骆驼走进了沙丘中,曲折蜿蜒的驼队形成了大漠中的另道风景。
顺着沙丘中的栈道徒步到了月牙泉,泉水成月牙的形状像镶嵌在沙漠中的眼睛,清澈幽静,泉水的周围长着茂密的芦苇和其他植被,因有围栏的阻挡,我们无法近观泉水,但不妨碍看到它的碧绿和清澈,月牙泉的背面是高耸的沙丘,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沙丘就像一幅流动的花卷,画面变幻莫测,成水流,成烟雨,成奔腾的海浪 ,成飘渺的祥云与泉水交辉相映。泉水如冰,沙漠如火,却相依相偎是那么的和谐共生,真是鸣沙山日出送暖,月牙泉星下生凉。
游完月牙泉我们就准备向下个景点出发,因疫情原因,我们放弃了张掖七彩丹霞景点。直接向卓尔山出发,途中经过嘉峪关,我们做了短暂停留。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嘉峪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经168年才最终完成。从此在茫茫戈壁间,那座关楼像是一位站得笔直的孤傲英雄,凛然迎击着西来的风沙,给人雄浑苍凉之感。曾经在这苍凉之中又带着生活的气息,由于此地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军民驻扎囤垦,阡陌田畴铺开,袅袅炊烟升起,浓浓的生活气息被记录在了魏晋南北朝的彩绘砖画中。
在这满地黄沙,到处都显得荒凉的古代边关之地,却是现代人在闲暇之余度假游玩之所,在现代人眼中的大漠风光无限好,却是古代边关战士和当时百姓眼中的荒漠之地,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站在城墙一个垛口之处,向远处眺望,湛蓝的天空下,相应着皑皑白雪覆盖的山顶,是那么的明亮又安静,天空无有一丝云彩,炎炎烈日像碎银丝丝当空撒下,让这略显荒漠之地,也有了苍凉之美感,在垛口之下还有一处古代的土城墙遗迹,蜿蜒盘旋在那茫茫戈壁遍地黄沙之地,向远处延伸。大漠孤烟直的那种壮阔的美无法用文字完全描述。
从嘉峪关出来,开车在茫茫戈壁沙漠中穿梭,偶尔从车窗外能看到一点绿色,成为了戈壁滩的点缀。坐在车里感觉走了很久,终于在晚上十点多到达了卓尔山所在地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
第二天早起迎着晨阳我们简单吃了早餐,就来到附近的一个广场,看到当地的居民在跳藏族舞锻炼,两个姐姐加入了她们,我很喜欢藏族舞,可惜自己实在是没有跳舞的细胞,就在旁边看着两个姐姐随着人群洒脱随意跳着
00:00/ 00:00视频信息镜像画面[X]DeviceId:web_8058698146C95146PlayerVersion:1.0.27因当地海拔气候原因,早上的太阳就感觉很晒人,我们在广场又跳了一遍金刚舞,就结束返回了酒店,等着司机休息好直接把我们送到卓尔山景区。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当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景区内,站在卓儿山第一个观景台,向四周俯瞰,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一片片的油菜花田开在山坡上峡谷内。每当七月来临,油菜花竞相绽放,金色的油菜花海铺天盖地映入眼帘,微风拂过,蜂飞蝶舞间,油菜花的清香夹杂着阵阵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丹霞的赤、青山绿树的碧、油菜花的黄,这绚丽斑斓的色彩使赤壁丹霞的卓尔山在青山碧水和金色花海的环绕下,宛若一幅田园风光画卷呈现在游人面前,令人心旷神怡,青山隐没白云间,黄花叠畦尽开颜,风过清香潋,让人流连忘返。
清晨金色的暖阳穿透白云挥洒在那黄色娇艳的花田上,是那样的耀眼夺目,干净明亮,一朵朵油菜花在晨阳的洗礼下迎风绽放。与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七彩的山体勾勒出柔美与伟岸交织的一幅浓墨多彩的画卷。
远处覆盖积雪的山峰似被晨阳从熟睡中唤醒,映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宛如一派北欧风情的天然画卷,俯瞰山谷花海又如江南风韵细腻,独具神韵。
顺着栈道向上漫游,两侧满山坡的野花和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相互应,蜜蜂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的劳作,这一刻我多想自己是一只蜜蜂也好,蝴蝶也罢,自由自在沐浴在阳光下,荡漾在花丛中,缱绻蔓延。遍山的青草就像绿纱,也遮挡不住红黄青丹霞美如画的壮观景色。
虽不是大树成荫,灌木相连的景色,但天然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形成了天地自然的美,惊艳了众游客的目光,整个卓尔山如画般的美是他们有生俱来的,天生的,只要你沉淀下自己浮躁的心去看,美无所不在,洒遍角角落落。
站在半山腰俯瞰山谷,浓淡不一的绿色铺满群山峻岭,云絮白的彻底,天空蓝得透澈,甚是寥廓,让自己沉下心站在栈道上,闭目合眼,侧耳倾听,即使在这游客洛洛不绝吵杂之中也可听到来自草丛中的动静,真是细微声响的聚集,各种虫鸣和林间鸟叫声交织在一起,天然的交响乐。
从山顶上俯视,可以从杉树尖的空隙看到对面丹霞地貌的姿影。赤红淡黄深褐色渲染在山体上,形成绚丽多彩的丹霞地貌。
绽放得近乎完美的遍地各色野花和油菜花装饰着整个山谷,满山坡艳丽的花儿,摇曳生姿,在微风中像千万个美人翩翩起舞,依偎在这份清凉中,迎风展扬。
在这份清凉中,多想停下脚步,长久驻足,但世俗中的牵绊,心中的挂恋都无法让自己在这宛如仙境的地方长久安住。
在山上呆到半下午,我们就下山准备返回,这次旅行也基本走到尾声,从山上下来去往大通县的路上,司机推荐我们可以去阿柔大寺看看。
在这远离喧嚣与尘世的净土上,在草原与山海间,有这么一座静谧庄严的佛寺屹立在此,我们怎肯错过,阿柔大寺不似大的寺院那样雄伟壮观,但也有经历岁月年轮的古朴庄严,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让这座祁连深处的佛寺熠熠生辉,绽放圣洁之莲。
进入寺院,我们就从左侧的转经筒开始了我们的朝拜,长廊下木质的转经筒,绘制着与佛教有关的彩画和经文,长廊斑驳的色彩,彰显着他们在这里经历了无数个风风雨雨的日夜,每一个转经筒在我们指尖的拨动下,吱吱扭扭的声音随着我们心口默念的咒语飘散在清风中,同时心中想起仓央嘉措的诗:“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世人皆认为这是仓央嘉措写给情人的诗句,但我一直觉得他是写给佛的,所以途中就遇到一位出家的老人,一脸的慈祥平和,我们做了供养,可能这位老人就是佛就是菩萨,接受了我们的供养,为我们种下了福田善缘,看,与佛的缘份就是这样的不期而遇。
辞别老人,我们来到了寺院的八宝如意塔处,也叫“善逝如来八塔”,从东到西依次是善逝塔、菩提塔、转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 和平塔、尊胜塔和涅槃塔。塔身庄严肃穆,洁白的底座用红黄蓝的颜色彩绘出了藏教独有的风格,承载着千百年的沧桑流转,我们围着八宝塔转了三圈,祈愿众生都能和佛法接上善缘 。
八宝塔向前的尽头,一个土坡之上,有又一个长廊,里面是更大的木质转经筒,比寺院大门两侧的还要长。我们依次拨动转经筒穿廊而过。
寺院不大,但也是经堂林立,琼阁重霄,经幡红墙,庙宇高僧,传统的建筑风格,古朴宁静,红墙斑驳,壁画鲜彩夺目。各色幡、帏、绸缎、哈达、随风翻飞,每座廊坊都是精雕细刻,当佛音响起,恍如隔世一般,洗涤着虔诚人们的心灵,让许多来到这里的游客,伴着佛音,身心俱静,在一盏盏酥油灯的照耀下,把心底的佛法照亮 。
右绕寺院转到寺院大门右侧处时,右侧的一间房子,不大,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转经筒,一位年龄很大的出家老人,平和清净的坐在凳子上,一手拨动着佛珠,一手摇动着转经筒,随着经筒的转动,老人也不知念了多少遍的经文和咒语,在祈求着佛法对众生的沐浴。对老人顶拜后,做了为数不多的钱财供养,在我转身要离去时,老人拦住了我,比划着让我转动经筒后再离去,本来以为是让我自己转,谁知老人亲自起身随我一起拨动了转经筒,随着老人的起身才让我意识到他老人家的背已经不能直起腰来,就那样步履蹒跚的陪我转了三圈。老人那种发自内心对佛法的恭敬,让我的心油然而生出敬重之情,在我们离开时,老人还送出门外,双手合十口念经文目送我们离开。此举也更让我懂得,每一次的布施供养,不是成就了众生,二是众生成就了自己
随着摇动寺院右侧长廊转经筒的结束,也圆满了我们这次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