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门票价格(怀仁空中美景航拍雪后清凉山,冰清玉洁宛如童话世界)
12月17日
朔州市连续数日中到大雪之后
小编突然想去怀仁市的清凉山看看
拍一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观景色
给我爱怀仁的朋友张嘉打电话询问能否上山?
他回答是:“雪下得挺厚,我看是够呛。咱们不妨去撞撞运气。”
没成想雪后的清凉寺美成了人间仙境,天蓝、雪白、山青、墙红、瓦碧仿佛童话世界一般
雨润苍山,万物浸润,
残叶飘零,行人寂寥。
携来好友,雨中归山;
大美风景,不胜感慨。
腾云起雾,志在随心;
神仙秘境,唯有清凉。
航拍视频
清凉山位于怀仁市何家堡乡悟道村。山势陡峭,峰峦叠嶂。主峰有一座砖塔名华严寺砖塔,砖塔高约十多米,七檐八角,辽代所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须弥座上。清凉山主峰砖塔与峰北山凹处的石窟遥相呼应。据考证,石窟、佛雕和砖塔均建于辽、金时代。
清凉山上有一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清凉山主峰有一座砖塔名华严寺砖塔,砖塔高约十多米,七檐八角,辽代所建。
好在天公作美,虽然山路蜿蜒曲折,积雪深厚,但已经有车辙印。小编小心翼翼,驾车缓慢爬行。大约半小时后,终于在提心吊胆中,把车安安稳稳地停在了清凉山主峰北山凹处的停车场。
清凉山北峰山洼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须弥座上。清凉山主峰砖塔与峰北山凹处的石窟遥相呼应。据考证,石窟、佛雕和砖塔均建于辽、金时代。
清凉山有华严寺,寺院由石窟、殿堂、高僧灵塔、佛塔为主体建筑。它不像其他寺院那样,是几进的合院,而是依着主峰下一块负阴抱阳的地势,通过统筹规划,把主要建筑巧妙的进行布局,最独具特色的是打破了以塔为寺,寺塔一体的传统格局。这种格局是佛塔西来之后的固定格局。北峰山顶有一尊塑像是混元老祖,据说, 混元老祖是道德天尊、“降生天尊”、“太清大帝”、“混元老君”的另一別稱; 又稱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半山腰有大雄宝殿、大肚弥勒佛等等。
华严寺把佛塔远移至海拔1647米的清凉山最高主峰之上,和山洼北崖头的文殊石窟遥相呼应。这种大胆的变化延伸了略显逼仄的寺院空间,增加了视觉的延续,营造出寺院的雄伟气势,完美地利用了清凉山的地形,同时于无形之中将清凉山最为秀美的景色统一起来,尤其是通过视线的转移,把山中的一些小景点进行有机的串联,游人信徒随行随看随联想,二十八宿轮值、舀不完的锅头钵儿水、早种晚收红糜地及车道沟等怀仁经典传说仿佛就在山中弥漫。
塔耸立在山巅,座北朝南,平面呈八角形,八隅边长1.50米。七级空心,通体施各种尺寸的沟纹砖砌筑,高13米左右。最下层砖砌单层须弥座,高约1米。座下施石材,也不设方形基座,依塔身用砖直砌数层,逐渐内收,为束腰。每面束腰上枋、下枋以倚柱划分为三间壶门,壶门中凸肩收成曲线,高0.26米,宽0.50米。倚柱做成金刚、力士支撑上部平座和塔身。
塔身由外壁、塔心室组成。外壁各转角处都砌成抹角方形壁柱,高约2.5米,上承普柏枋。塔身正南面开高1.55米、宽0.60米的砖券门,上置门额,供人出入塔心室。室内空间较小,平面呈方形,四隅各宽1米,稍有收分,总高3.4米。顶部用大小不同的砖挑叠砌成方形和八角形,逐层递减内收,使攒尖顶略收即平,形式与制作都比较精致。塔身上檐设仿木结构的四铺作斗拱一周,以上各层不用。斗拱放于普柏枋上,其用材较大。配置情况:角柱上各施转角铺作一朵,其做法栌斗上用足材泥道拱上承柱头枋,中间隔以散斗。外挑出华拱一道,上托撩檐枋挑撑着塔檐。塔檐雕拼成椽、飞、连檐、瓦口等。翼角为砖木混合结构,下出老角梁,仔角梁。上部六层檐、椽做法亦同。顶部刹杆、宝瓶等其他构件现已不存。塔的立面形象呈圆锥体,和其他辽塔一样。二层以上的塔身骤变低矮,塔身宽度由底向上递减,塔檐距离较近,形成微微膨出的曲线轮廓,故造型优美秀重。
塔下采用须弥座,使用大量的浮雕,如壶门、束腰、柱额、墙面、塔檐各部完全模仿木构建筑,这是辽、金时期佛塔的重要特征。其次,把各种动、植物图案和飞天、力士等雕拼上去,以达到华丽美观的作用。另外,塔身上檐柱端及补间无施斗拱,和同时期的塔相比较,常可见到。塔的最下层很高,以下各层间距特短,外部塔檐层层紧接。层间不设门,不开窗孔,这种做法,在辽塔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塔重叠数层,但毫无重压之感,处理得很自然。
传说故事
清凉山还留下一些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一谓“舀不尽的锅头钵儿的水”。据传,清凉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岩石中有一钵儿坑水清澈透明,无论多少人饮用都舀不尽,永远是那么满那么清,清凉山建寺后,和尚和游人都饮用此水。人们因奉其为“神水”而建一石窑将水保护起来。后来,时过境迁,随着庙毁窑倒,此水渐渐干涸了。二谓“早种晚收的红糜子土地”。
据传,在砖塔所在山峰东侧的半山腰处,有一块坡地约40平方米,原系和尚们种菜之用。一天,和尚们从深山里采集回一些红糜子籽种,为加快籽种 发芽,他们用“神水”浸泡了一下,第二天将籽种撒在菜地里,不料产生了奇迹:人们眼睁睁地看见红糜子出土、拔节、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这片荒地有宝,还是“神水”神奇,反正此后和尚们不愁吃不愁喝,可以一门心思念佛修行。三谓“金牛运石碾出车道沟大道”。
据传,清凉山当年并没有沟道,而是绵延一片的山峦,清凉山建寺后,不知何时有一金牛拉着一辆金车住在主峰深处,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金牛便驾着金车往山外运石头,从不歇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搬运和碾压,清凉山主峰该缓则缓,该陡则陡,愈显得挺拔。俊秀。同时在主峰南边碾压出一条几丈宽的沟,当地人为怀念金牛功绩,称这条沟为“车道沟”。
“先有清凉山,后有五台山”的传说相传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返回东土大唐时,途径清凉山,夜宿半山坡的石头房中。八戒半夜肚疼出恭,看见半坡上的石窟中射出道道金光,以为妖怪作祟,急忙跑回房中报信。师徒四人出门一探究竟,但见一片祥云飞来,文殊菩萨站在云头道:“唐僧,你师徒莫要惊慌。难得你们一片诚心,从西天带回我的化身。我观此山虽小,却颇有灵气,愿把此处作为传教之地,所以自作主张,把我的化身置于窟内,也好普渡此地众生。我还要去东海龙王那里给五台山借歇龙石,你等安置好了便可启程”,说罢飘然离去。直到现在“先有清凉山,后有五台山”的说法还在怀仁民间流传。
明代有一诗人,曾这样吟:
咏清凉山
清凉山对射堂开,几欲临流问渡杯。
抵是阳城勤抚字,非缘孟尉不追陪。
盟虚鸾鹤渐逋客,望入烟云护梵台。
雪勒春寒花事晚,只今犹及看花来。
因为积雪太厚,山路奇滑,小编被迫放弃登定佛塔,拍摄近景。只能用无人机拍下了它的雄伟壮丽!
也许,小编的介绍不够理想,那么,请您有时间一定来看看。尤其是夏天,这里各类灌木郁郁葱葱,多种野花遍地开放,空气清新,恰似天然氧吧!
监制:张日东
责编:李 倩
编辑:李智斐 马 芳
来源:尚影佳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s://mp.weixin.qq.com/s/mS6mHOn3lCNl5wDsQhq8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