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园是谁写的(寺庙空中美景图画“空中花,水中月”,台北农禅寺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寺院之一)
当我走进农禅寺的时候,还以为进了一个博物馆公园。
空旷的视野、宽阔的马路,迎面而来是巨大的荷花池、以及高耸的立柱和白色建筑群,没有熙来攘往的游客,只有宁静的微风。
台北农禅寺水月道场,是圣严法师和建筑师姚仁喜一起设计的,2013年获得台湾国家文艺奖建筑奖。建筑师姚仁喜除了屡获建筑大奖,而让大众所熟悉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他翻译了《西藏生死书》和《正见:佛陀的证悟》这两本书,他也是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御用翻译”。
或许正是因为对佛法深厚的功底,使得姚老师能够设计出如此具有禅意的现代化寺院。
水月寺坐落在广袤的关渡平原上,面朝基隆河,背景为大屯山,圣严法师的师傅东初老人在这块宝地,开始了修行和传法。几十年前的一块农田、小铁皮屋,都是浓缩的一个个故事,存在着当地居民的情感与记忆,新建的水月道场以简练朴实展现独特的大器风华,完美融合新旧建筑,保留“共同空间情感”与历史元素,姚老师说:“最后呈现的状态,就像诗的语言,有着说不出理由的可爱混乱,却是我们要珍惜的。”
这样一个清雅幽静的道场。即使不是佛教徒,来到这里,估计也会被这份清幽所感染。
主殿坐落在80 米长的荷花池尽头,超大的柱廊和柱子之间金色的遮帘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效果。
姚老师说,建筑看似是一个实体的东西,但却是一种幻象。名字取为水月台,是提醒禅修者,很多平时追求的东西都是水中望月而已,如梦幻泡影 。
圣严法师希望将农禅寺变成台北唯一一个景观道场。“空中花,水中月”据说圣严法师只对姚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设计要求。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姚仁喜也不断思考寺庙的风貌,常年修持佛法让他拥有一颗敏锐的心灵。他认为“寺庙没有一定的模样与形式”,但应让民众多一点静思、与自己对话的空间,营造清净的修行氛围。
如果不是看到墙上刻着金刚经,真的会让人误以为是博物馆。
主禅堂的世尊佛像是纯白色的,木墙上刻着《心经》,镂空的,非常特别,大殿不能拍照,我只能在外面拍,因为实在太美了,很想分享给大家。当阳光透过镂刻的经文洒进来时,就是最美的时候,可惜我没有看到。
台北的农禅寺和法鼓山彻底颠覆了我对寺庙的理解。没有烧香拜佛,没有老气横秋。
在农禅寺的义工姐姐,带我参观了整个寺院,还讲解了每一个细节的缘起,很像一位博物馆讲解员。在这里洗手间很干净,用斋和品尝点心都是免费,游客不大声交谈、行走有序。现代化的寺院就该如此吧!
整个农禅寺秉持着禅宗强调的修心,而不注重宗教仪轨和表面功夫。设计师姚老师说,寺庙终极目的是透过境教功能,让人提起“正念”,如同即景观心,回归自心的沉淀观照。
作者:《环球时报》专栏作家、今心空间创始人:Balinda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