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开化寺壁画讲解词(寺庙空中美景图画山西开化寺的北宋寺观壁画)
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厅的长墙上,挂着一幅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创作于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由画匠郭发等人绘制并题记的现存唯一北宋寺观壁画。当然我们在北大看到的这幅是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而获取的高清图像,这不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壁画的真实原貌,更可将不可移动的壁画,突破时空的障碍,让更多人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开化寺壁画。
寺观壁画作为中国壁画的另一个大类,绘于佛教寺庙和道教的道观墙壁上。它不仅是绘画作品,还是社会写照,反映出其创作时代在历史背景或社会背景方面的广泛性。开化寺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壁画的风格继承发展了唐和宋初的中原地区壁画传统,并自成一格,着眼于该经变的布局方式和细部表现,与敦煌莫高窟同期壁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其构图严谨,景物写实,设色艳丽,笔法遒劲细密,冠带服饰精致、建筑界画工整,画面沥粉贴金,更增辉煌气势。
北宋经济昌荣、文化盛达,使人们更加注重现实利益和精神享受。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宽容整合后形成了理学的思致,而这一思想也使整个时代思考自然造化与人类社会的深刻意蕴及其相互关系。
自唐代以来浓厚的宗教气氛被宋代精严的格物致理的穷究取代,壁画的风格也由重在物态的形似向重在意态的神似的转变和追摹外物形貌向表达内心感受的转变。北宋佛像在壁画中则更多的是世俗之美,关怀世人的姿态,神圣感有所削弱,注重个性化的情感意绪,表现出细腻秀婉的特质和纤细柔和的审美意识。而国王、官宦、文人等形体端庄、举止文雅,衣着冠戴更趋民族化和世俗化。而世俗的兴起,反映了宋代平民文化的高涨。
寺观壁画的内容为大方便佛报恩经变三铺佛说法图,周围绘本生和因缘故事图像。其中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描绘了古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两个王子,一个名善友(释迦前生),另一个叫恶友。善友太子聪明仁慈,受到大家喜爱。而恶友太子性格暴劣,人人都不喜欢他。为此恶友太子非常嫉妒善友太子。因为国库空虚善友太子怀怜众之心,决定不辞辛苦,历尽磨难,入海向龙王索取心想事成的摩尼宝珠为众生祈福的故事,而恶友太子却在同去的途中对他痛下狠手。。。
“凡人游乎寺也,望殿宇巍峨,烂以丹青,则莫不仰视于外,正神于内。”
慷慨布施,解民倒悬 (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描绘了善友太子施舍库藏,但国库空虚与大臣商议如何求得财宝的情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善友太子决定入海向龙王索取心想事成的摩尼宝珠。
第一铺说法图《报恩经》卷二《孝养品》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尔时大众之中,有七宝莲华,从地化生。白银为茎,黄金为叶,甄叔迦宝以为其台,真珠罗网,次第庄严。尔时释迦如来,即从座起升花台上,结迦趺坐,即现净身。”画面描绘释迦佛在耆阇崛山坐于七宝莲华座上的情形。
正中绘一佛结跏跌坐在束腰仰莲台座上。左手扶膝,指尖自然下垂,右手施无畏印。袒露胸胖啊,外披驾裟,内着僧祇支,束带。头顶中前部凸显髻珠,周围为青绀色螺发,眉间生白毫,微须,双耳下垂至肩,颈间饰三道纹,面部丰满圆实,双目半开,默视前方,神态安祥。
外缘饰火焰纹,背光为白色同心圆。祥云缭绕,云上悬宝盖。
装饰珠宝的条案,案上覆搭桌布,其上放置供品。案前一比丘跪坐在方形垫褥上,面向佛陀,内着僧袍,外斜披袈裟。《报恩经》卷一《序品》云:“尊者阿难······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阿难事佛已来,未曾见佛笑,笑必有意,愿佛示之,愿佛说之,断除如是大众疑网。······尔时如来现如是等身已,告阿难言,······阿难善听,吾当为汝略说孝养父母苦行因缘。”描绘主尊释迦佛与弟子阿难对话。
胁侍菩萨与众比丘身后立八身尊神。有阿修罗天、龙天、天龙八部之属,四天王、护法力士等。
第二铺说法图《报恩经》卷三《论议品》云:“尔时六师······前后围绕往诣,大众到已,却坐一面。尔时复有一乾闼婆子,名曰闼婆摩罗,弹七宝琴往诣如来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鼓乐弦歌出微妙音,其音和雅悦可众心······于大众中有七宝塔,从地踊出,住在空中。······尔时弥勒菩萨······即从座起,往到佛前,头面礼足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踊出。·······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忍辱太子者今我身是,·······今此宝塔从地踊出,即是我为其父母舍此骨髓及其身命,即于此处起塔供养,我今成佛即踊现其前。”弥勒菩萨问宝塔涌现缘由,释迦佛为之解答。引出释迦前生忍辱太子舍命救父,因孝成就法身的故事。
说法场面由宽阔的台基承托,大体可分左中右三部分。中部中段表现主尊说法,左右两部上段安排胁侍菩萨、弟子、诸天,下段表现世间听法众与代养人群。
释迦佛向旃檀佛像授记的场面。台座上云气升腾,上立一裹黄袈裟,合掌的佛陀,其对面一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身躯高大的佛立于云端,眉间白毫处发射一束光,照射于下方佛的头部。
宋释元照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释头陀篇》卷下三云:“优填意存来世,次垂诫中初明授记。即优填王闻佛下天,将像至宝阶所。像即迎佛自行七步,佛为摩顶授记。”
右缘立六师,均注视台座上的佛陀。
受王所托,导师随行(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
国王请盲人海师随善友太子入海求珠。恶友太子知道后,要求与善友太子一起去龙宫。并且赐给善友太子三千两黄金做出海准备工作。善友太子用一千两黄金购买粮食,一千两黄金打造船只,用一千两黄金购置其他用品,择定吉日,扬帆远航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善友太子和海师过银山、金山后,依次又过青、红莲华。(两珊瑚状海岛分别表示金山和银山)而恶友太子贪得无厌,因船装的太重,沉入大海,恶友太子逃命而归。
鞠躬尽瘁,忠义无双(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海师因为年岁太高,死于银沙滩。海师死之前告诉善友太子,前面有一座城池,到城门边,那里放着一根金刚杵,用金刚杵撞击城门,城门便会打开,立刻会有五百仙女前来迎接,其中只有一位仙女手中拿有一颗金色宝珠。去取宝珠时,万万不可说话……善友太子怀着悲痛安葬了老人。
感动龙王,慷慨赠珠(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太子入龙宫、求宝珠、离龙宫的情景。画面中宫城为龙宫,蓝袍者是龙王,左上方云际表现了诸龙神送太子。
天性敦厚,神牛相助(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善友太子取得龙王的摩尼宝珠返回途中被恶友太子毒刺刺瞎双眼,夺走宝珠,流落到利师跋国。幸好有牛王及牧人走过,牛王为其舔出毒刺。二持鞭男子之一应为名留承的牧牛人,五头牛代表利师跋王的五百头牛。(在唐、五代的壁画中,善友太子被牛王舔刺时都是仰卧在地,牛王站在上面。而在这里,善友太子和牛王的体量差距缩小,最重要的是,太子席地而坐,神态安祥,牛王则温和的侧立在太子前方,替其舔刺,主从分明。)
聪慧异禀,入职公门(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师利跋国守园人雇拥善友太子到王宫看守果园。
公主偶遇,心生爱慕。(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报恩经》卷四《恶友品》云:“善友防护鸟雀,兼复弹筝,以自娱乐。时利师跋王女将诸侍从,入园观看,见此盲人,······心生爱念,不能舍离。”善友太子看守果园时,遇利师跋国王女。王女因听其弹筝被美妙的音乐对他一见倾心。(北周壁画中,善友太子所弹非琴,而是类似琵琶的乐器。并且此前王女只携一名随从,甚至单独与太子相会听琴,而开化寺壁画中的王女有侍女四名,或持扇、或持物、各有职守,场面正式庄重。比此前的壁画更加细腻,写实性更强,颇有北宋画院派之风。)
冲破阻碍,喜结姻缘(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王女不顾父母反对,与善友太子结为夫妻。推测右侧二坐者为利师跋国王夫妇。而善友太子的眼睛也在他们立誓起盟之时复明了。
宠雁来寻,真相大白(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善友太子向师利跋国王讲述自己的身世,国王派人把夫妻二人送回波罗奈国。
图中描绘了太子展读白雁带来家书时的情形。
第三铺说法图阐释利济众生。阿难问佛提婆达多加害佛陀之事,释迦佛为之解答,引出周围绘制的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即提婆达多前生恶友太子加害释迦前生善友太子之事,释迦成佛后,不计旧恶,为在地狱内受苦的提婆达多医治苦痛。
结跏趺坐,着菩萨装。
一比丘跪坐于席,双手合掌面向主尊。
终得回国,百官相迎(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善友太子回国后,不计前嫌,请求父王饶恕恶友太子的罪行,恶友太子也交回了宝珠。图为善友太子归国后受四方进贺的情景。
宝珠施法,万民欢腾(善友太子本生故事《如意珠》)善友太子虔心供养摩尼宝珠,遍降甘米、名衣、金银七宝,众妙伎乐等等普济众生的。
开化寺地处山西高平东北17.5公里处的舍利山腰,坐北面南,东、西、北三面环山,林木茂密,僻静幽深。现存庙宇群平面呈长方形,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山门、大雄宝殿、后殿、山门两侧为钟楼、鼓楼,后殿两侧列配殿,院落两侧建造贯通前后的厢房,东侧另修跨院。
图片来源网络北宋熙宁年(1073年)建的大雄宝殿 图片来源网络寺庙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据《重修开化寺观音阁记》所记载“距泫城三十里有舍利山,山上建开化寺,盖武平二年创也”。时至唐代,寺宇逐渐隆盛,唐昭宗龙纪、大顺年间(公元889-891年),此寺名曰-清凉兰若,由高僧大愚禅师主持。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泽州府舍利山开化寺填图铭记》碑中已将清凉兰若寺改称开化禅寺。其后,该寺几度兴衰,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改建。
画匠墨书题记大雄宝殿内后檐明间西平柱上有墨书题字两行:“丙子六月十五日粉此西壁,画匠郭发记并照壁。”后檐明间西平柱内侧东隅还有墨书一则“丙子十月冬十五下手搞谷(孤)立观音,至十一月初六日描讫,来春上彩,画匠郭发记。”当前仅可辨识“丙子······匠郭······”和“······十······至十一······来春······”字样,无重描、改写痕迹。二者在结体、运笔、着力方面相仿,推测为同一人所题。又,“泽州舍利山开化寺修功德记”碑云:“姑以元祐壬申正月初吉绘佛殿功德,迄于绍圣丙子重九灿然功已。”碑记与残留墨书题记共同证实,报恩经变壁画是郭发等人于绍圣三年绘制完工。史料中不见“郭发”其名,应为民间画师。
我不知道生前史料中都没有记载的郭发是不是一位极度虔诚的佛教徒,但在绘制出如此巨大而精彩的寺院壁画过程中一定也有了一颗佛心。
殿内彩绘主要分布在栱眼壁、斗拱、梁枋等上的表面、主要以青、绿、红三色相间设色,施用叠晕做法,接近《营造法式》所记“五彩遍装”类型。栱眼壁内绘海石榴、宝装莲花、卷叶等纹样,应属“铺地卷成”样式。斗栱、梁枋等木质构件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种类繁多,样式与《营造法式》所载相似。
本展到2017年4月20日结束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大校园内)
周一至周日开放:9:00—16:00
门票免费(带好身份证,需要查看。)虽然公交到北大西门站下车步行才5分钟(北大西门进)就到了博物馆,不过我还建议您从北大的东门进吧,一路上可以看看博雅塔、未名湖和各种花树。风景很不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