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机场海拔高度是多少米(玉树飞机空中美景走进高高原机场:玉树,不再遥远)
7时20分,玉树巴塘机场当天的第一架航班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机务员韩刚和张熠瑄率先迎了上去,弯下腰细心地将轮挡放置在飞机主起落架轮胎前后。起身时,韩刚感到一阵缺氧引起的眩晕,不得不站定猛吸上几口气。
玉树巴塘机场
在韩刚与张熠瑄的身后,客梯车、行李传递车和行李运输车也开了进来。驾驶客梯车的是董永胜,他的脸被高原的强紫外线晒得黝黑,但是这两年来,他与充足的光照“化敌为友”,与班组成员一道创新设计出置于客梯车上的太阳能充电板,解决了电量不足导致的客梯车运行不稳定问题。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牟春晓从客梯车上走了下来,放眼望去,她看见黑色的牦牛散落在绵延的草坡上,白色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金光。陶醉其中的她甚至忘记拿出手机拍照。“我是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当志愿者的,幸亏从西宁到玉树有航班,不然要坐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我爸妈还不放心呢!”牟春晓说。
在飞机的另一侧,搬运员陈刚正将行李一件件搬到传送车上。2011年,玉树机场每天只有50件左右行李需要搬运。而今天,陈刚他们每天要面对2吨的货物和500多件行李。“现在的搬运量再多,也比不上抗震救灾那几天。”陈刚的话,把时间拨回到了8年前。
“玉树人民有救了”
2010年4月14日清晨,玉树机场消防队的林强和韩晓春正在整理内务。7时49分,大地突然剧烈地颤抖,他们扶着墙,东倒西歪地逃出了楼。在机场大院的空地上,聚集着逃出来的同事们。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之时,玉树机场副总经理李卫国将大家集中在了一起,让有亲属在州上的员工先回州上,其他员工立即检查所在部门的设备设施状况。
一声令下,通信导航队的秋拉和程昌梅迅速跑向塔台,她们发现塔台的外墙窜上了一条条裂缝。没有时间多想,她们一口气爬上塔台来到管制室,逐一检查各种设备。
地震发生的时候,机场管理部场务员扎西达哇正在家中。当他逃出来的时候,位于震中的玉树州结古镇已是满目疮痍。8时30分,正在舅舅家帮忙的他接到了返回机场检查场道的通知。“舅舅家的房子塌了,舅母被压在了废墟里。但舅舅对我说,现在玉树人民就指望机场了,让我赶紧回到岗位上。”扎西达哇迅速赶回了机场,对跑道进行细致检查。
9时50分,李卫国得知机场通信导航设施虽然受损,但仍可以正常工作,并已经联系上兰州区域管制室;正常供电虽已中断,但用柴油发电机可维持设备运行;飞行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正常。
“玉树机场可以起降飞机!”
玉树机场副总经理程刚带着这个消息驾车赶往结古镇,路上的一座大桥断裂了,程刚丢下汽车,徒步绕行前往州政府。
“我们还有机场!玉树人民有救了!”
当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领导们听到程刚带来的消息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汇报完情况的程刚连水都没顾上喝,立刻走乡进村寻找可供柴油发电机使用的燃油。
15时22分,第一架救援飞机安全降落在玉树机场,带来了第一批救灾指挥和救援力量。天路贯通,救援队伍犹如神兵天降,外界通往玉树灾区的救援之路不再遥远。
空中生命线安全畅通的消息传遍了玉树,伤病员们被一车车送到玉树机场。“候机楼就像是一个战地医院,遍地血污,处处是哀号与呻吟。”负责抬重伤员的林强和韩晓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心中仍旧刺痛。“那几天所有人的嘴唇都是溃烂的,脸是黑的,头发板结着。大家都仿佛忘记了身体的疲劳,忘记了要睡觉和吃饭,没日没夜地干着,就是为了多保障几架救援飞机,多运送几个伤员,多搬运几箱物资”。
2010年4月14日~5月7日,玉树机场共保障救援飞行490架次,运送救援人员17051人次,运送救灾物资2174。86吨,运送伤员2133人次。通过玉树机场运送出去的伤员无一死亡,创造了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年在玉树机场运输服务部工作的弋吉永措永远忘不了那8个受伤的孩子,他们被送到候机楼的时候,双亲都已经不幸罹难。他们没有联系人,弋吉永措就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留下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自己的电话号码。几天后,一通通电话从各地打过来,孩子们告诉弋吉永措他们已经得到治疗,正在康复,让“永措妈妈”放心。
“玉树家园重建起来了”
扎西达哇带着记者登上了位于山顶的观景台,只见群山峻岭间,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地沿河分布着。“玉树家园重建起来了,也有玉树机场人的一份功劳。”说出这句话时,已经是玉树机场副总经理的扎西达哇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经历了抗震救灾,大家都看到了民航对于玉树重建工作的重要性,所以那几年我们的干劲特别足,都盼着重建工作能够如期完成。”玉树机场管理部负责人才仁扎西说。
2012年12月,玉树灾后重建进入了决战期。那个月,巴塘草原上的雪一下就是18天,积雪没过膝盖。除冰雪的重任压在了扎西达哇和才仁扎西等场道管理部的员工身上,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不让任何一个航班被取消。
“我们每天凌晨3时就要驾驶吹雪车对场道进行除雪,在吹雪车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吹雪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实在太响了,晚上睡觉时,耳朵里还轰隆隆地响个不停。”扎西达哇说。
除了用吹雪车除雪外,他们有时候得用铁锹人工铲雪。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加上山谷间强劲的朔风,大家每一次呼吸都得用上浑身的劲儿。“干的时候我们一点也感觉不到累,但是一停下来,倚着墙都能睡着。”才仁扎西说。
在扎西达哇和才仁扎西等人日夜奋战的同时,玉树机场航务部气象班组的田小龙在那几天一刻不停地盯着屏幕,眼球上爬满了血丝。一旦天气短时能达到起降条件,他就立即通知航班签派。“多让一个航班降落在玉树机场,就能多带来一批援建大军和援建装备,距离‘3年重建,跨越30年’的目标就更近一步。”田小龙说。
在玉树机场上上下下的齐心奋战下,连续18天的降雪,没有让一个航班取消。在3年灾后重建中,玉树机场保障航班3300架次,保障人数29。7万人次。
重建期间,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航班保障工作量比机场刚刚通航时翻了几番。“其他部门的活干不完,干看着可不行。”说这话的是玉树机场的“持证达人”董永胜,他目前持有特车证、场务证和安检证三个证,除了驾驶客梯车外,在安检口也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是玉树机场人的常态,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玉树这颗高原明珠能够再次焕发耀眼光芒。”扎西达哇说。
“玉树机场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玉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玉树机场人所付出的努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马铁峰说。
“玉树机场越来越好了”
2013年,梁旭坐了两天两夜的汽车从成都来到玉树,开了一家川菜馆。“春节要回家的时候,班车因为大雪封山都停运了,雇出租车回家一趟要花3000多元钱,舍不得花钱就没回家。2014年的时候有玉树飞成都的航班了,1个小时10分钟就能到成都,票价要是买得早的话才500多元,回一趟家既方便又省钱。”梁旭一手拉着行李,一手提着送给家人的冬虫夏草,满脸笑意地说。
在机场开航之初,只有一条玉树—西宁的航线,每周仅有3班。如今,玉树机场拥有北京、成都、西安、拉萨、西宁5个通航点,每周有68个航班。
“航班数量与通航点的增加,甚至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观念。以前,山高路远,大家没有出门旅游的概念;现在,坐飞机去旅游越来越流行了。依托空港,玉树州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近3年来,漂流节、赛马节、虫草节、牦牛节等一系列国际性的活动在玉树轮番上演,玉树机场完成旅游保障40多万人次。因为有机场,玉树和世界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马铁峰告诉记者。
经过玉树机场的安检口时,记者发现金属探测仪旁边放置着一把婴儿椅。“带婴儿坐飞机的旅客在过检的时候,就能把怀里的孩子先放到婴儿椅上。”玉树机场安检护卫部班组长林强说:“我们践行‘真情服务’时也用‘高海拔,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玩具,还有‘快闪’节目。”说着,林强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机场安检员工们跳“快闪”的视频。
“玉树机场越来越好了!”不仅旅客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如此感叹,玉树机场的员工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自夸”起来。
李正基在玉树机场已经待了整整8年了,在他办公室的案头,记者发现了一张别致的卡片。卡片的正面写着“肾结石、窦性心动过缓、局限性右室传导阻滞……”背面的温馨提示上写着“建议适量饮水,尽可能戒除咖啡、茶、酒,每天食盐总量不超过5g……”这是机场为每一位员工“私人订制”的健康卡,李正基走到哪都带着,“它像一个护身符,很暖心、很贴心。”
从2014年开始,机场员工们在休息的时候有了一个新去处——机场高原生态氧吧。走进这个氧吧触目皆绿,盆栽、假山、藤椅……俨然一个浓缩版的苏州园林。“这里面的氧气含量比室外要高得多,休息的员工们来健身、打球,热火朝天的。”李正基说。
“就在今年5月21日,玉树机场改扩建的相关规划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正式批复,以2030年和2050年为时间节点。2030年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0吨的需求进行规划;2050年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0吨的需求进行规划。规划下来了,我们的干劲上来了。”扎西达哇目光里充满了希望。
地震发生后,玉树机场机场管理部水电暖班组员工曹宇曾想过离开这里,回陕西西安老家去照顾家人。但是考虑再三后,他还是割舍不下这个英雄集体和这片奇迹的土地。2015年,曹宇的女儿也被招进玉树机场运输服务部,成为一名机场地勤人员。曹宇说,他有个小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小儿子也到玉树机场来工作,一家人能为玉树机场和玉树人民作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