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业发展(神魔大陆空中美景2020传媒技术发展七大热点领域)
文|郑晓琦前言
2020年,是特殊且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来势汹汹攻城略地至今未得平息。比疫情更甚者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冲突爆发。这是一个内外交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构成传媒产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也是压力重重,危机四伏。数字技术大步朝前,云平台智能化不绝于耳,融合分裂新老交替,一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
百年变局之下,传媒产业依然前行。
本文为本期封面主题文章的第一篇,试图窥探赋能传媒产业发展的技术热点。
今日内容:🔘热点一: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热点二:传媒机构加码新基建🔘热点三: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热点四:超高清视频产业链逐渐成熟🔘热点五:XR产业回暖,拓展线上传播场景🔘热点六:云游戏紧跟云原生技术迅速发展🔘热点七:技术驱动,智能化媒体深度发展编者按:2020年,技术持续赋能传媒产业发展。尤其是在“新基建”政策指导下,各技术领域均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其中,5G网络的广泛普及,直接推动了超高清、云计算、XR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多种技术融合赋能下,传媒产业不断向融合化、数智化方向升级。如今,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传媒产业发展的底层力量。2020年,传媒技术持续进化,推动传媒产业向前发展。由此,本刊从相关政策、技术能力,以及技术落地应用等角度盘点出了2020年传媒技术发展的七大热点领域,可大致归结为两个方向。首先,在传媒技术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上,2020年传媒机构积极响应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政策,纷纷加码建设新型技术基础设施,夯实技术发展的基础;其次,在传媒技术的应用落地上,伴随着5G商用条件的不断成熟,超高清视频业务、XR业务,以及云游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应用形态不断出现。而随着5G、超高清技术、XR、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赋能,传媒产业不断向融合化、数智化方向升级,我们所一直谈论的“智能化媒体”的雏形逐渐显现。热点一
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新基建是关键2020年,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和加快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而其中的关键词就是 “新基建”。其中,传媒产业作为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产业颇受重视。2020年与技术发展相关的重要政策
资料来源:本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实际上,加快“新基建”的意见并非首次提出,但2020年,“新基建”的重要地位通过4月份国家发改委对于新基建范围和目标的首次明确,以及5月份国务院首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等行动得到了进一步确立。随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方政府先后发布“新基建”3年行动方案,支持“新基建”落地。在“新基建”的总体布局下,2020年政策对各个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了不同侧重的指导和扶持。2020年,面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领域,政策更为重视对技术创新、技术标准、人才培养、应用场景的扶持,以赋能相关技术领域深度发展。例如《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相比之下,针对5G、区块链等仍处于发展、应用初期的技术领域,政策更为重视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推动落地应用。例如《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在此基础上,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变革持续赋能。2020年,国家政策持续关注技术落地应用对媒体融合的重要作用。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重点指出要“强化先进技术创新引领”并表示要“加强5G、4K/8K、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全流程各环节的综合应用,抢占全媒体时代战略高地”等。政策正在明确指明技术对未来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热点二
传媒机构加码新基建推动产业融合2020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传媒机构积极拥抱“新基建”所蕴藏的巨大机遇,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和各大运营商纷纷加码“新基建”布局,同时积极探索“新基建”的应用落地实践,推动传媒产业与各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共生。各互联网企业布局新基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部分互联网企业2020年的新基建布局规划及落地项目资料来源:本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腾讯和百度意在打造“AI新基建”。腾讯在2020年5月宣布将投入5000亿元发力“新基建”,其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和5G边缘计算中心陆续落地,7月10日腾讯还首次对外公布了其“AI全景图”;6月,百度同样宣布加大新基建投入,着重建设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并在6月11日公布了其AI 新基建版图。阿里的战略重心仍在于云计算。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将再投2000亿元用于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和数据中心建设,7月阿里云的3座超级数据中心顺利落成。
华为则倾向发展物联网,构建全场景智慧,2020年9月其全国首个物联网云创中心落地,并推出智能体和全场景智能联接解决方案践行“新基建”。其次,运营商围绕5G和大数据加快“新基建”步伐,同步提升to B业务服务能力。2020年,运营商最主要的新基建项目就是5G基站、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首先对于5G网络的部署,各机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国移动已经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38.5万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已合作累计开通5G基站超30万,共同推动5G SA产业链成熟完善。其中,中国电信还陆续启动了京津冀大数据基地、粤港澳大湾区5G云计算中心、磐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并明确了“2+4+31+X”的云网融合资源布局。而为了新基建能够切实落地赋能产业升级,三大运营商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推出了众多解决方案、应用平台,例如,中国移动的5G+云网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平台9 one计划”、中国电信的5GC新基建互联使能平台、中国联通的5G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云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联合创新计划”。热点三
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
为5G商用奠定良好基础
2020年,作为“新基建”重点的5G网络部署发展按下“快进键”,基站数、用户数、行业创新数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累计建成5G基站已超过70万个,信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5月,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合作伙伴,还实现了5G信号对珠峰峰顶的覆盖,在11月更是开通了业界首个通过Ka高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回传的独立组网5G基站,对5G信号进一步覆盖偏远地区提供了重要支持。其中,手握被称为“黄金频段”的5G 700MHz频段资源的中国广电作为5G网络建设领域的特殊角色,2020年持续深入开发5G网络低频段资源,为落地商用作多方准备。2020年,中国广电先后完成了制定5G 700MHz大载频带宽标准工作和我国首批5G 700MHz设备的型号核准入网工作,并与中国移动正式签订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以弥补自身在基站建设能力上的不足。中国广电还联合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爱立信等厂商,成功实现了基于700MHz网络的5G NR广播实验,在5G网络700MHz频段的落地应用探索上前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2020年5G网络接收设备进一步普及。以5G手机为例,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1—11月,我国5G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1.44亿部,5G 手机上市新机型累计199款,市场占比分别为51.4%和47.7%。从价格上看,5G手机即将进入千元时代,华为、OPPO、vivo等品牌领头的国产5G主流机型已纷纷降价到1500至2000元区间。主要手机厂商2020年推出的千元5G手机
资料来源:本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我国5G网络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8亿,5G套餐用户超过2亿,随着5G手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未来接入5G网络的用户还将进一步增多,支撑5G规模化商用。未来,5G网络的规模化建设将最大化发挥出5G网络传输的大带宽、低延时等优越性能,赋能产业的进一步变革。热点四
超高清视频产业链逐渐成熟
落地应用场景普及化
在新基建加快建设,尤其是5G网络快速普及和应用的基础上,2020年,超高清视频产业成熟程度进一步提高。首先,超高清技术标准体系和硬件生态逐步成熟。2020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超高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起着重要作用的高动态范围团体标准已于9月发布并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同时,面向8K和5G应用的第三代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也已进入商用阶段。而对于硬件的布局,海信和长虹在2020年发布了多款8K电视,创维在11月还发布了涵盖从采集端到接收端的8K摄像机、5G扩展器,以及8K电视等等,将加速超高清进入“寻常百姓家”。其次,超高清技术在5G网络支持下实现了多场景落地应用,并在多视角等内容互动性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2020年,超高清内容制作与传输已逐渐常态化。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同月,新华社应用“5G+8K+卫星”的开创性组合开展了5地同步的新闻报道直播;7月,我国首部“8K全流程”制作电视剧《两个人的上海》正式杀青。 《两个人的上海》宣传海报,该电视剧从拍摄期、制作前后期、合成期,直至成片输出全流程均使用8K设备和渲染工厂支持的后期平台完成另一方面,2020年,超高清自由视角和多视角技术已经实现大范围普及落地,不断增强用户的内容沉浸性、互动性体验。5月,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和在线拳击赛“激战到底”转播中都使用了自由视角和多视角技术;11月,广东移动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华为联手打造的“越show粤靓声”5G+4K/8K+VR+多视角云直播演唱会也采用了多屏多视角的制作方式;同月,湖南卫视就与华为就《舞蹈风暴》节目制作达成合作,共同发布《舞蹈风暴》自由视角新产品,目前已上线芒果TV客户端和华为视频客户端。热点五
XR产业回暖
以高沉浸式体验拓展线上传播场景
2020年,XR产业(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HR全息现实)回暖。XR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在5G网络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人们的观看体验,在多场景中实现了落地应用。2020年,掌握5G网络的运营商成为了推动XR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在XR硬件升级、XR内容储备,以及行业合作方面动向频频。2020年3月,中国联通发布了“1+2+N”5G XR战略,宣布成立5G XR生态联盟,9月携手合作伙伴发布两款XR智能眼镜;5月,中国移动升级了移动云VR产品,实现了VR头显、手机、电视3端全覆盖,同时在内容领域推动VR行业精品内容制作与版权合作,官方表示目前已拥有超4万小时VR内容储备;10月,中国电信发布了云XR“666”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打造XR产业生态合作新模式。在此基础上,2020年XR技术深受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文娱快速发展的影响,实现了广泛的落地。一方面,2020年,XR技术持续加持内容实现创意化呈现。例如在央视七夕晚会、浙江卫视苏宁易购1031超级秀、浙江卫视919百度好奇夜上都采用了XR技术为表演者搭建虚拟环境,环境中的任意元素都可以实现千变万化并和表演者进行实时交互。央视七夕晚会《华夏》节目中,利用XR技术打造出一条盘旋空中的金龙并与歌手互动
11月1日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就首次采用XR直播技术,屏幕中的选手就宛若置身真正的游戏环境中;11月10号,为记录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的重要时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门组建全海深工作室,打造实时虚拟全景3D直播系统,进行首次全虚拟场景直播,通过 XR虚拟演播进行了同步科普讲解。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直播中利用XR技术打造浮空动画,构建虚拟场景
另一方面,在5G技术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支持下,XR直播成为2020年传媒产业一大亮点。运营商在这方面的落地领先,利用VR直播大大优化了文旅、演唱会、音乐会等场景的远程线上体验。比如中国联通就依托5Gn Live超高清直播平台先后推出了珠峰直播、三清山“5Gn Live +VR+IPTV”多屏VR直播等产品;中国电信天翼云VR在3、4月对江苏春景、珠峰等美景进行VR慢直播,7月获得AKB48 TeamSH线上公演VR直播独播权,还在北京开启了腾讯WeSpace WeLive音乐会VR直播;中国移动也于2月携手上海古猗园推出元宵灯会VR直播,7月携手苏州交响乐团,以“5G+超高清+VR+多视角”形式对音乐会升级。热点六
云游戏紧跟云原生技术进步迅速发展
云技术方面,2020年,云原生概念成为云计算领域的热点词。我国云计算市场上排名靠前的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等都在云原生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布局,推动云服务的升级和进一步普及。同时,在云原生技术落地的具体场景上,云游戏作为5G网络和云计算构成的新一代游戏形式成为2020年传媒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2020年,阿里、腾讯、华为等在云原生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布局和升级,通过降低应用开发难度和云服务使用成本,推动云计算普及。例如,2020年9月,阿里云宣布“云原生”升级为阿里技术的新战略,并成立了云原生技术委员会,阿里云也同步升级到2.0;11月,华为云发布了华为云云原生2.0全景图,华为云原生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而腾讯云则着手于发展云原生中的Serverless领域,3月在全球首发1毫秒计费粒度,4月发布国内首个Serverless数据库新品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在云原生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原生游戏也成为2020年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热点。2020年1月咪咕互娱就与盛趣游戏合作成立了业内首个专注于云游戏开发的工作室擎云工作室,6月,二者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原生云游戏《热血传奇》问世;同月,腾讯IEG对外表示已经组建了原生云游戏团队;7月,完美世界与中国电信、视博云合作的云游戏《新神魔大陆》上线;中国电信号百控股9月发布了云原生游戏生态扶持计划。中国咪咕推出的原生云游戏《热血传奇》,原生云游戏在游戏策划、开发、运营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完全基于云技术进行设计,具备云网融合、视频交互、跨享终端三大特征
2020年,云原生游戏之所以能成为传媒产业云计算技术领域的热门落地场景,离不开5G和云边协同能力的支持,也足以能体现出当下云技术领域视频流实时交互、云算力的高度提升。随着云技术能力提升,传媒产业势必会实现更深一步的发展。热点七
技术驱动
推进智能化媒体深度发展
2020年,5G、超高清4K/8K、XR、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重要技术加速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化媒体发展。首先,2020年,技术持续加持媒体内容生产效率,实时化、智能化成为核心趋势。例如,2020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记者就佩戴了新型的5G+AR采访眼镜,可通过手势或语音控制完成素材采集工作,并将其回传至人民日报智慧平台。平台会用智能剪辑、智能导播等方式,更高效地制作视频新闻。2020年6月,新华社旗下的新华智云推出了国内首个 Vlog 机器人,能自由移动、自动识别人物、自主采集视频。同时,其采集的媒资会实时“上”云,并在媒体大脑MAGIC云端实现剪辑、处理、渲染、合成,自行生成Vlog视频等。新华智云推出的 Vlog 机器人具备智能找、拍、剪能力
其次,2020年,更多“黑科技”在传媒产业实现落地,带来了更加新颖的内容呈现形式。例如,2020年5月,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推出了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并在两会期间实现了全息异地同屏技术的首次落地;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
两会期间,央视网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全国首个集智能对话、语音交互、社交分享于一体的时事AI产品“对答如流·两会‘智’通车”,用户能够和AI主播“小智”进行机“智”对答 。互动视频技术也首次被应用在时政新闻中,如新华社5月就出品了《她的故事,“触”处动人》和《一个也不能少》两部互动微纪录片。最后,2020年,技术持续赋能内容分发与审核,越来越多的内容审核工具被推出。例如,极链科技Video++3月推出的神眼系统、腾讯优图7月推出的AI内容审核平台,以及影谱科技9月针对AI视频伪造问题推出的“AI视频鉴伪鉴定平台”。其中较为关键的是,2020年,传媒机构正在通过调整算法和加码人工审核团队的方式逐渐平衡技术带来的内容审核与分发缺陷,积极承担媒体职责,塑造更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意识的传播生态。例如,2020年百度算法升级,对拥有大面积广告的网站和垃圾站点等给予了降权处理;字节跳动持续加码人工审核团队。在这方面,2020年初海外媒体机构YouTube曾一度尝试完全用AI进行内容审核,但最终以叫停收场。2020年,技术持续赋能智能化媒体建设。但是在最为核心的决策层面,仅依靠机器的机械决策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媒体建设。如何实现主流价值观念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平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相关政策也有所提及。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谈到要制定完善对算法推荐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未来,智能化媒体将会实现怎样的发展,这还是一个难题。(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本期《盘点2020:挺住了!》主题文章预告
已推送👇